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古镇的恬淡散文精选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古镇的恬淡散文精选篇1:神往古镇

  豆沙关,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古镇。这里所谓的“熟悉”也不过是熟悉这个名罢了;之所以陌生是此前从未去过

  因一好友,与豆沙结缘,踏上豆沙,感受豆沙,了解豆沙,爱上豆沙。

  走进豆沙关,就跨进了滇东北的精神世界:古色古香古石门,古庙古雅古悬棺。古江古道古城堡,古代古遗古军营。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僰人文化、古滇文化在这里交汇沉积、熠熠生辉。历代的烘烤,千年的传承,把豆沙凝练成了滇东北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集散地,成为此地标上的的一个典型文化符号。引无数高人韵士、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泼墨丹青,“都督讨袁经此去,沧桑遗迹摄诗魂。”|多少名篇佳作、动人诗篇为豆沙关历史文化摸上浓浓的一笔。

  走进豆沙关,步入时光的隧道,面对绝壁你可以想入非非,三千年的历史任你遐想。

  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街道上,醉倒、揣摩、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现在的街道是灾后重建:古色的屋檐、灰色的瓦、一排排醒目的红灯笼,两边一家家茶馆、餐馆、客栈无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清晨,独坐“酒林之洲”,泡一杯清茶:或苦荞、或苦丁。轻翻细读,自然咀嚼千年韵味。豆沙关因人得名:是建在五尺道上的一个军事城堡,先有五尺道,才有豆沙关(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桥阁、唐开石门道),隋唐时叫石门关,元朝有一守将叫罗左,用其名命关,故改名罗左关。后面又来一将领,窦勺。仿效前任,得此关第三个名——窦勺关,取当地方言谐音成了今天的豆沙关。此关又被人们称为“情关”。相传,盐津普洱一带出美女,清代曾先后7次有美女被选入宫,故而,石门关又有“美人关”之称。故而,当地又流传着一句话:不到石门非好汉,英雄要过豆沙关。

  踏上五尺道,忽有凸起的石头、忽有深陷的马蹄印,见证着岁月万千的沧桑历史,三千年以来马帮不断,驼铃声声的景象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内昆线。。。已然听不见关河号子的豪壮,倒有游人声声荡绝壁。汉僰人的悬棺、绝壁上一个个美丽凄凉的传说无不让人神往。

  登上小镇后面的山峰,整个美景尽收眼底:从半坡长出的镇子,犹如天街。天下第一交通奇观在此呈现:先秦五尺道、关河朱提水道、213国道、麻水高速、内昆线,五道并行,见证着我国交通的变迁与逐步发达。

  豆沙的美食无不让人垂涎欲滴:吾独爱“酒林之洲”——洋芋饺子,三鲜花生,独一无二,色香味俱全。凉拌地瘤子,嚼出地道的山野味。自制的香肠腊肉更是一绝(都是当地农家自养的)。当地家养乌骨鸡,或清炖、或红烧,滋阴又壮阳。。。

  豆沙的人更是让人流年忘返,特别要说豆沙的美女,占尽天时地利,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空气赋予了这里的人聪慧、灵秀。善良的心,豪爽的性格,热情好客。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 人哉?如斯之美也 。”

  有些人,舍不得用一生去忘记!

  有些地方去一次远远不够!

  豆沙的山、豆沙的水、豆沙的景、豆沙的人,挥之不去、抹之不掉。

  关于古镇的恬淡散文精选篇2:古镇手札

  缱绻在这江南旧梦里,归来的路途。

  斑驳与繁华的光影轻舞流转。

  心早已遗落在旧梦尘埃里。

  ——沐

  三天的假期,此去古镇,满怀安宁静好。漫天的雨幕,涟漪着我们出发时的心情。苍翠的梧桐叶上,泛着晶莹剔透般的水珠。我们说,有多远走多远。敲动着古愁的钟声,便在这霏霏细雨里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目的地。古镇,西塘与乌镇。台州到嘉兴的路途有着山岚的清秀,野花的繁锦,还有湿泽的高速公路与疏疏落落错置的房屋。五个小时的车程,阴蓝天空飘落的雨花在车窗上点滴滑落,那曲折的纹痕让人恍惚有时空倒流之感。

  沿途大家有说有笑,窗外细雨缠绵,风光旖旎。停靠加油站,下车休息时,空气里有混杂着泥土芬芳的气息。继续前行,琳儿拆开一大包薯片,玲玲手夹薯片的姿势有着浓郁的贤惠气质。后来发现,我们带的最多的似乎便是零食。琳儿与玲玲装备齐全,我轻装上阵,随行包包里只带必需用品。途中,导航仪指挥错了路径,在高速上逆向行驶,念及路途安全,一度想弃用导航。直到最后才发觉,是否设备太先进,我们智商太低,不会用,此乃后话。可不管如何,自驾游乐趣还是颇多。经过杭州时,学校里的记忆一下便涌入脑海,有错觉,以为这是往杭州东站去的路程。

  临近嘉善,天已放晴。是否都市的喧嚣也随这雨丝消失了去。第一站,西塘。古称胥塘、斜塘,又名平川。春秋战国时代,曾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地,故也有吴根越角之称。心间怀想这江南水乡,恋恋地沉醉徘徊。只是,路口那一家西塘假日酒店的服务态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兜兜转转寻了多家旅店客栈,毕竟是五一假期,都有客满的危机。最后住于一家半客栈半民宿的店里,房间干净。等到全都安定下,已是晚上八点。屋外澹澹的月光寂亮无垠,千年的古镇,千年的月光。

  这夜,睡不安稳,时常转醒,梦里辗转着这黑色屋瓦下女子依稀明媚的笑颜。次日清晨,暖暖的阳光掠过我们微醺的眼眸。因为宿于居民区的客栈,省去了门票费用。梳洗完毕后,便走进一曲折蜿蜒的小弄堂,几番回转,蓦然印入眼帘的是一片如梦如幻的小桥流水人家。绿波微漾,轻舟柔橹,踏上石头拱桥,抬眸远望。初生旭日的晕染之下,这水,这路,这一根根圆木柱子撑搭起来的廊棚以及白墙乌瓦无不彰显着浓厚精致的古镇风貌。

  桥下,小舟荡荡悠悠翩过,若惊鸿,波摇影动。雕栏上斑驳的痕迹细数着这座镇的沧桑。我们踏下石桥,走在这长长的廊棚之下,绕廊而过,左边一处幽深的弄堂,一扇禁闭着的门扉。这门扉后尽埋藏着多少红尘旧梦。阳光透过廊棚上的间隙点滴洒落在石板路上,我的黑色缎面绣花鞋沾染了绵柔的粉尘与光阴的声息。恍惚的思绪,凝固的江南梦。

  中午,寻了一处临水客栈吃饭,木楼梯咯咯的声响。酱爆螺丝,白斩鸡,白水鱼等以及当地几样特色小吃。材料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吃来却有一种言不清的味道。我想,这便是西塘的味道吧。席间,拉着二胡的阿公唱着梁祝的旧事,缠绵悱恻的悲欢离合。

  下午几番游逛,更是深深体会了这商家店面云集的繁华景象。觅了一处狭小昏暗的弄堂拍几张照,斑驳的墙面别有一种颓垣的味道。你的蓦然回首间,是否有我翩翩而至的身影。

  逛至了尽头,搭建在水上的精致恢煌的戏台,隔着一池碧蓝的水波。戏台上唱演着苏三记,咿呀一声,便是一段繁华凄怆的旧梦。石门在前方,便这般踏出了这西塘。

  驾着车子驱往我们的第二站,我梦里依稀的水乡,有着1300历史的乌镇。从西塘到乌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与琳儿玲玲猜想着这两座古镇之间的区别。千年之前,是否也有那么一座旌旗飘摇的繁华客栈。车窗外风景烂漫,我在车内细细数着乌镇的历史。

  春秋时期,乌镇便是吴越边境,吴兵在此驻兵防备越国。“乌戍”由此而来。西施窈窕身姿迎风而立,翠黛紧蹙,妆容疏淡绝尘,罗裙翩跹纷舞。踏过这乌镇边境,从此天涯各自量,旧愁萧然,凄怨凝眉。若非国难当头,苎萝溪畔那个沉鱼之貌的浣纱女子何苦入姑苏宫闱,深幽似海。

  唐朝时期,乌镇隶属苏州府。唐《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千年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原生态江南水乡,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

  到达乌镇,临近傍晚,满面雅致怡然的气息。仍是先寻住处,客店老板介绍,夜游西栅景区才不虚此行。略略吃了晚餐,便开车进入景区,进去后才顿悟,我们本来可以住在景区内的客栈里。

  此时,华灯初上,夜幕已降临,漫天的星斗渗出点点迷漾的光芒,轻纱般笼罩着这座千年古镇。景区服务中心有豪华的装潢,入口处又是一番古色的仿居民木偶。走出,才知需要渡船才能到达对岸城镇,于是排队候船。摇摇晃晃划到对岸,这一池湖水涟漪四起。夜里的镇,若一颗晶莹耀眼的珠子,闪着清透的光辉,只是,多少有些人工的痕迹。华灯下,座座黑瓦白墙的古屋泛着斑驳的光,真如清雅的水墨画纵横在这阡陌的红尘里。琳儿拉着我们四处拍照,石栏拱桥,过街劵门,深宅院门,河埠廊坊,大概处处都留着我们的痕迹。

  关于古镇的恬淡散文精选篇3:悠悠古镇

  有人文学家如此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说“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是死了的文化。”但在千年古镇绍兴,我想此话就未必适用了。不管你脚踩在这里的哪一座小石桥上,手抚在哪一块破壁的城墙上,哪怕是随便走入一条小巷,你都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夹杂着历史与文化的气息,不用刻意,不用费力。那厚重的历史的篇章似乎向你缓缓展开,那深入灵魂的历史人物似乎如此鲜活地站在你的面前、、、、、、

  那斑驳的城墙、那长满青苔的石阶、那经受了千年风尘洗礼的古老建筑、那破壁裂口处饱含烟雨的枯藤、那沿河敞开着的小轩窗、那遥望天际的翘脚屋檐、那充满王者霸气的越王宫殿、以及那小桥下偶尔驶过的乌篷船及那乌篷船上的依依呀呀,即便是那从窄窄小巷迎面走来的居民口中随口哼出的纯正的绍兴莲花落调、、、、、、都无不在诉说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千年文化与文明。在这里,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也是活着的文化!

  微倚斜栏,闭上双眼,一个个历史人物从历史的烟尘中缓缓走来——痴情的陆游独自徘徊在沈园,难抑多年的心头之痛,写下了”错,错,错!莫,莫,莫!“ 同样深情的唐婉续下悲歌一曲”难,难,难! 瞒,瞒,瞒! “一段悲情的爱恋由历史来祭奠。自嘲”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奇才徐文长,极尽了人间之才气,却又饱受了世间之心酸。 为人旷达不羁,自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与《咏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最终成就了春秋霸业。还有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长妈妈,狂人、、、、、、太多,太多,他们似乎都在时光的轮回中复活了。他们,构成了绍兴的历史,而绍兴的历史,又成全了他们的永恒。

  不管你置身于绍兴的那个角落,哪怕是人工修建的公园,也能深嗅那历史与人文的气息。看似凌乱的杂草,参差的草木,看似未被雕琢的栏杆,都蕴含着设计者的匠心所在。只有一个了解了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人,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才能有如此看似随意却无不精心的作品供人观瞻回味。绍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历史的原貌。这里的哪怕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腔一调,都无不蕴含了历史的气息。即便是走入那幽深的窄窄的小巷,也会禁不住地想:在某个微雨的早上,能否遇上,撑着油纸伞,踏着细碎的步伐,从廊檐尽头走来的那个丁香一样结满幽怨的姑娘、、、、、、

  置身于绍兴古镇,会迷失,不,是融化——融化作那千年古韵中飘飞着的魂!

  
看过“关于古镇的恬淡散文精选”的人还看:

1.关于古镇的散文

2.关于古镇情怀散文

3.古镇唯美散文

4.关于古镇情怀散文

5.关于描写古城的散文

4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