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的精彩散文有哪些
关于牛的精彩散文篇1:黄牛
天快亮了,他们已经在地里干起了活,黄牛的任务就是拉着沉重的玉米回家,来积累主人的财富,同样他也是主人最值得炫耀的财富了,因为它总是任劳任怨。一车一车的往返田地与家里,他知道这是他的任务,没有任何理由必须完成的任务,不是为了谁,更不是为了自己,也许它只知道这是上天赋予它为牛的使命,所以他坚持着。
天凉了,快要下雪了可是田地里的果实才刚刚收回来一半,他们必须快些了,要不然下雪就更麻烦了,所以黄牛的任务也必须加重了,就这样他也没有反应仍是任劳任怨,他的眼睛里是那么的透彻,没有一丝怨言。只要主人给他足够用的水和食物它就能干远比它吃下去的多的多。
真的是不巧,即使他们和黄牛尽力了,天还是下雪了,庄家可还有一部分在农田里。最艰苦的日子来了但是也接近尾声了。好日子就要来了,因为冬天不用干活还可以吃丰收的果实。然而他们看见了这种希望,它却没看见,但是他任然干着似乎只属于它的活。天飘下来的雪花落在它的背上,消失了,只见他的步伐越来越慢,只见他倒在了雪地里,在任主人的皮鞭如何的挥舞,他都没能睁开眼睛。
转瞬即逝,春天来了地里又有了一头黄牛,扔在那里任劳任怨的耕着地。眼睛是那么的透彻。
关于牛的精彩散文篇2:牛年说牛
牛年说牛一瞬间,岁月的年龄在不经意中又划了一个圈圈,鼠年已去,牛年翩然而至。带着新年的祝福,我们那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那翻飞的思绪,怎么也难以抹去那记忆的忧伤和压抑。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开年就是一场百年不遇低温冰雪灾害,接着就是“5·12”特大地震,还没缓过气来,由美国房贷机构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又不期而至。寒暑交送,万象更新,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春天的气息正扑面而来。进入牛年,象征着吉祥如意,象征着坚忍不拔,象征着拼搏进取,于是人们有了新的期盼,有了信心和勇气,抛却心中阴霾,战胜各种困难,大展身手立壮志,牛年再创新辉煌。牛年来到,人们自然会想到牛,说说牛。牛作为六畜之首,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多贡献,少索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它,默默无闻、温和驯良、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正因为如此,牛一直是最受人们敬重和喜爱的“自然生灵”和忠诚的伙伴,并作为一种无私奉献、不计较回报的形象深入人心。
南宋宰相李纲就有《病牛》一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朽诗句,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毛泽东同志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者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中华民族这种牛的精神,上下五千年,耕耘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孩提时就喜欢牛。记得在春天播种的季节,田野上,牛是伟岸的。它在犁沟里,深一脚浅一脚,拉犁前行。没有牛鞭尖利的呼哨,也没有更多的呵斥,只见犁田人手里的绳子适时的摆动,牛和人的智慧,就在一根绳子上交流、沟通。在一声声的“呦……哦……”吆喝中,温软而悠远。脚下,土地传来花开的声音。一个季节的美丽和丰盈,由此展开。在农村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牛的一生是忙碌的,帮人犁田、拉车永远不得休闲。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拉玉米秸,雨后田间小路泥泞,车便陷住了。人和牛都拼命地挣脱,车子仍然不动。轮下已刨出近半尺深的沟槽,牛脚印一个套着一个,蹬出四个巨大的泥坑。正在束手无策时,隔壁的王叔叔赶来,只见他手扶车辕,一声高喊:“驾”!这时的牛突然前腿跪下,后腿猛地一蹬,车身一震,上来了!那一刻,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牛通人性,在我们那贫穷的家里,牛,早已是家庭的一员了。那时村子里的日子就是日子,平静如水。谁家添了男丁,谁家娶了新人,把鞭炮声挂在树梢,飘了好远;谁家走了先人,一把纸钱哭散于风中,一声唢呐窜上云霄,奔赴下一个轮回。牛呢?牛依然默默不语。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也是农闲时刻,这时候的牛才能在栏里得到休闲。我常去牛栏放草,放完后就趴在牛栏的木栓上,长久地看牛吃草。牛吃着大把的干草,囫囵地吞下去,然后卧在稻草上,静静地反刍。它的嘴唇左右地磨动,象石磨一样磨着那些艰涩的食物。我在想,也许因为反刍,牛才变得那样安详……它的耳朵微微的扇动,眼睛闪着明亮的光芒,淡褐色的眼珠象浸在明澈的水里一样。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牛咽下去的,是昨日或今日的忧伤,反刍的,是一段再也平淡不过的履程。这正是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爱牛,不仅因为牛造福于人类,更使我敬佩的,是它那纯朴的品质、坚韧的精神、高尚的风格。它象征着人的品格,是人的精神图腾,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想起多少革命前辈咏牛言志,互相勉励。无数革命先烈“象条牛一样”,出生入死,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革命的战旗,迎来了东方的曙光。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多少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人民同甘共苦,为祖国忘我工作,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30年来,不管是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从个人成功的角度来看,“老黄牛精神”始终是我们取得各项成绩的中坚力量和坚实基础。30年来我们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正是数不清的“老黄牛”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结果。
关于牛的精彩散文篇3:牛年话牛
关于牛的知识,是童年最要好的伙伴告诉我的,因为他家是农民,生产队的牛,常年有一头归他看管,伙伴属于正宗的放牛娃。
幼年的牛,要在鼻子中间的隔膜那儿打个洞,用来吊牛鼻圈。这样的束缚,即便再不听话的牛,只要放牛娃用劲拽绳子,它都得规规矩矩的了。别看白天,牛吃了那么多草料,尤其是干料,比如包谷杆,豆杆之类的,可是到了晚上,牛们还在圈里不停地咀嚼,一般要咀嚼到半夜。伙伴告诉我,那叫回嚼,白天吃的干草没有消化,晚上从胃包里反出来,再次咀嚼。想想牛真苦,晚上回嚼半夜以后,第二天一早还得照样耕地干活。
生产队的牛划归私人养护,是有工分的,一头大黄牛的工分就是半个劳动力了。因为牛不听话,偷吃了别人的蔬菜或者生产的队庄稼,我朋友儿时没少挨母亲打骂。往往,傍晚时分,如果牛还没有回栏,就要去山上找。我陪伙伴去过两次,离小镇五、六里远的山野,全凭了聆听遥远的牛铃声断定牛的方位,当好不容易找到牛的时候,往往夜已经很深了,而作为牧童的我俩,是没吃晚饭就出来的,又饿又恨又爱,狠狠地打了牛几棍子,又忍不住用小手抚摸它,跟它唠叨,问它为什么不晓得回家。牛,无声,只是顺从地走在回家的夜路上。月下,两个孩子和牛踏着沙石路的嚓嚓声,伴着牛铃,美好而凄凉。
记忆最深是那天杀牛。生产队的一头牛老了,送到食品站宰杀。一班大人把牛脚捆了,听得一声招呼,众人齐用力,老黄牛被摔倒在地,人们顺势压在它身上,屠夫麻利地抽出尖刀,直刺牛的脑门(而不是像杀猪那样,杀脖子放血。如果是放血,被屠戮的要痛快得多。),一下,两下,几十下,要把脑门戳个洞,牛才最后毙命。当尖刀刺杀牛脑的时候,开始它还叫几声,如哭丧一样凄惨地叫,尔后就叫不出声了,而生命犹在,于是大滴大滴的泪从老牛的眼里淌出来,像是对人类的控诉。伙伴拉过我,不忍心地走开,说“养牛的人不能看杀牛,会受到老天惩罚的。”,这样说的时候,分明看见他的眼睛已经湿润。
想想牛的一生,为人们付出,末了却是这般下场。儿时的我,心里只感到成年男人的残忍和世道的不公正。
——几十年过去了,与牛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对于牛的秉性的认识却越发深刻。应该说,在所有人类饲养的家禽中,唯有牛是最质朴敦厚,最温和实在的。马往往性烈而奔放;狗虽然极通人性且忠实,但性暴而不乏狡诈;猪羊之类,温顺有加,而不会效力于人类。唯独牛,不仅性情温和,而是以付出力量为代价,最终使人类度过了漫漫数千年的低生产力发展阶段。在没有机械犁铧之前,牛,应该是传统农业中除人力之外的主要生产力了。牛的精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老黄牛精神,因此才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美誉。
牛,不论从形态还是本质,都如此敦厚质朴,“几于道,”所以,道家的始祖老聃,特别敬重。迄今古人留下的不少老子形象,都是与牛在一起的,尤其以老子坐在牛背上的“太上老君巡游图”最为著名。
牛的质朴“几于道”,就像自然的化身。试想,一个小牧童,闲坐牛背,横笛而歌,悠然的牛儿,信步漫草,朝阳下,薄雾蒸腾,那是一幅怎样的田间写意呵。
牛,正是以它不言的付出和不与人争的性格,在今天,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如今时髦的说法,“真牛呵!”“特牛!”,之类的话,就是人们对牛家族的赞誉和首肯。而现代资本市场上的“牛”,却成为成千上万个投资者翘首以盼的梦寐——牛市!是呵,牛的美好,不仅在于它的无私付出,也在于它与生具有的力量。牛的力量,虽狮子、豹子和熊均不能比。谦虚的牛,用它以草酿就的力量,不仅服务于人类,更向我们昭示了一种精神,一种哲学。
看过“关于牛的精彩散文”的人还看:
1.歌颂牛散文
2.有关动物牛的散文
3.关于牛的散文
4.有关牛的优秀散文作文
5.描写吃牛肉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