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有关的真诚散文
故乡有关的真诚散文篇1:故乡的美丽与哀愁
当李健的《异乡人》在耳边响起时,我想家了,心不禁随着音律的一起一伏,化作婉转的乡音,跳跃在故乡的一情一景里,不经意间,遥望起远方。远方有我的故乡,有我魂牵梦萦的目光……
此时,家里的爷爷奶奶或许还在农忙,秋收的玉米还要反复晾晒,用机器脱出籽儿,装起来等待合适的价钱卖掉,还有芝麻和花生,也是属于这个秋季的果实。这一年的收成都在这秋天里了吧。等把小麦种上,秋天也就过去了,那时他们才会闲下来,蜗居着过冬。
或许也会有那么一个片刻,奶奶也倚在家门口,眺望远方,正好与我望着她的目光碰撞,擦出一种叫做思念的情感,刻进了生命里。
奶奶没读过书,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得,自然是不会说出什么美丽动听的话语,更不会像我这般写下我对她的思念。但我知道,她许多时候都是在想念远在他乡的我们。那份深沉的亲情,是融入骨子里的关怀,化作平日电话里的一句关心,或回家时无微不至的生活起居,是那一大桌子的可口饭菜,等待着我们归去,是那双黯淡的眼睛,望着我们远走的背影。
对故乡的思念,更多的是对奶奶的思念。
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是我十一岁那年,父母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从此开始了漂泊之旅。而和父母一同生活的那十一年,记忆早已模糊,印象中只记得九岁那年的一次意外,或许灾难总是深刻吧,关于其他,真的想不起。自记事以来,最多的记忆就是与奶奶在一起。因此,奶奶是我生命里同父母一样重要的人,每每想起,便要流泪。
奶奶是个典型的乡村女人,别看没有文化,但做饭制衣,家务农活,样样都行,而且是极好。从小到大,爸妈那一辈,我和弟弟这一辈过冬的棉被、棉鞋,都是奶奶亲手做的,那个年代还没有任何做鞋的机器,农村人也用不惯那些,都是奶奶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小时候,每逢放假,我经常跟着奶奶去田地里帮忙干些活,去摘过棉花,自家种的,白绒绒的,好生可爱。我正好比棉花高出不多,摘着也不用弯腰,不感觉累,摘完回来,用麻袋装起来,运到棉花作坊,用机器轧出棉被,现在没有那种机器了,棉被也大都是买的,即便是农村,也不再那样费事去了。棉被织好,奶奶就用集市上早先扯好的花布回来做被罩,我经常做的事就是给奶奶理布,我在这边扯着,她在那边一针一线缝着。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呆呆地浮想联翩,想起邻家大哥哥给我讲的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傻子,他缝棉被把自己缝在了被子里……”,然后噗嗤笑出声来。
这是每年快到冬天的时候都会做的事情,把过冬的衣物提前拿出来照晒,杀杀虫子消消菌。那时我就和小伙伴在挂着照晒的被子后面躲猫猫,至今仿佛还能嗅到那股新被里飘出来的阳光味儿,那是我当时极喜欢的味道。
又是一年秋天的尾声,很快,冬天又到来。而身在异乡的我,生性怕冷,天一降温,我的手脚便会随之冰凉,老早把厚的被子拿出来了,如今买的被子都是一个拉链套进去就可以了,方便了许多。但我却无比地怀念那被罩上的一针一线……
故乡有关的真诚散文篇2:我爱家乡
我的家乡在日照,我爱我的家乡。这里风光独好,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湖边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展开了千万条带黄色的嫩叶的柳条,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日照人热爱大自然,当春天来临之际为鸟儿筑巢,在山林边挂上“爱护生态环境”的告示牌。山林里有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欢快的流淌者,有时还会有野兔出没,山林里有野果,有花草,有蝴蝶……在这充满生机的境界里仿佛置身于仙镜。
“水光涟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炎夏的到来,正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也给许多孩子带来许多安慰,因为可以到水中游泳,捉鱼。湖里的荷花也开了,深蓝的天空,深绿的山林,使湖水显得更加湛蓝美丽,湖中的假山上也开满了野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人们在湖边筑起了铁栏,铁栏边垒了很多石凳,让游览的人们有歇脚的地方。微风扑面,阵阵清香让人有一种清新飘逸的感觉。鸟儿鸣唱,知了高歌。水倒影着山,山映着水,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收获的季节来临了,山上的果树生长在山壁上,那累累果实正由青变红,散发着清香,使山间充满着成熟的气息。正是我们在山间玩耍的时候,大人们在田野里收获肥硕的瓜果,牧童的笛声在山间荡漾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了,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大雁南归每一个空气分子都吸满了温暖的太阳光的香味,吸得那样饱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天是最静的季节。如果下一场大雪后,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日照成了粉状玉砌的世界。大人小孩高兴的在雪地里奔跑、嬉戏、打雪仗。就连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也碓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湖边的柳树条也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雪落在湖里面,形成一圈圈波纹。水面结冰后,成群结队的孩子在冰上相互搀扶着来回滑动,可快乐了。冬天是多么让人留恋啊。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紫多彩的日照风光,陶冶了我们日照人爱美的心灵。
故乡有关的真诚散文篇3:在故乡
同作为八九年出生的当代人,总喜欢游历于自己懵懂成长的岁月里。那一年的高考总觉得不属于自己,所以只拿了一颗很平常的心去对待。
付出与收获往往成正比,而我总喜欢将比值降到最低。虽然考上了一所并不是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大学,但我并不是很遗憾。大学一年的生活匆匆而过,也记不清有多少痛苦与欢乐。只是带着一丝疲惫与梦想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故乡新野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平原小县。
南阳盆地的出水口上,白河水静静淌过。好山没有,只有这一湾养育了无数故乡儿女的河水随心而过。“三国古城、汉画之乡、纺织新城”是故乡人民奋斗在白河滩地为自己赢得的最为完美舒心的社会地位。
呈南北延伸的狭长型县城沿着白河走势铺展开来。夜色里的县城在幽暗昏惑的路灯下渐归于寂静。茶余饭后,还有三三两两的老太太们舞着手中的彩扇在街角广场上娱乐健身。
在县城求学三年,高中生活就是在这个熟悉的城市里度过的。
很久以前就听老一辈的人们说起过关于新野古城的传说。王莽撵刘秀,邓禹点兵兴汉室,关羽牧马于“关场”,诸葛亮火烧新野……或多或少总有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忆印在脑海里。以前从镇上的一所小学图书馆里翻到一本由县文联主编的叫做《贵地新野的传说》的书,才得知新野的历史文化最辉煌的时刻大约就在东、西两汉。最为人们所乐道的就是东汉时期以及东汉末年。从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到汉末之三国鼎立,新野古城所辖地域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亲眼看见它们的故事,却是在河南省博物院那崭新的大玻璃橱窗内了。当看到一块汉画砖的注释铭牌上写着“汉画砖——-出土地:新野县”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之情可见一般。汉刘备的议事台、关羽植桑汉桑城、城南太子阁(刘禅庙)是最直接的历史鉴证。只可惜我们的古城遗迹饱经历史沧桑,现在也只能靠现代人工雕琢修饰来勉为支撑了。
有人曾说,过分的回忆是说明你对以前的生活太过于沉溺。
过分的热爱生活,所以总会疼痛。现实总会让你千疮百孔、遍体鳞伤。而我总喜欢
越过那长长的伤口愈合期,微笑着、快乐着、一路回忆着。
记得读高中时候的一天下午,闲来无事,和几个同学去闲逛南关老街道。那时候听到了一些个耳熟能详却又感到陌生的地名来,记得最清楚的是“小阁口”“四方口”的两个地方。老城门南行,沿着弯弯曲曲的硬化石板路,一溜儿低矮破旧的青砖小瓦房斑驳罗列开来。似乎以“南城门”为界,而这门楼里面的世界竟然显得那样寥落起来,与门楼北面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之景象形成强烈反差。回想一千多年前的场景,这里应该是那个时代的鼎盛与辉煌吧!
“新野八景”俱已是烟消云散,无从寻觅。而那三三两两的“野史”之中却仍旧清晰明朗:蔓山晴雪、淯水湍波、雁浦秋风、古渡烟笼,每一处胜景都镌刻着故乡人对家乡最富诗意的眷恋;龙沟夜月、弹湖芳草、内苑春云、汉台朝雨,每一种风情都流传着无数想象中的新野古城。
倒是明代按察使刘咸的那首《新野咏古》最有见地:
新野微茫旧绩赊,
停鞭一顾谩咨嗟。
瓦亭陂竭空流水,
弹子池枯不见蛙。
看过“故乡有关的真诚散文”的人还看:
1.对家乡热爱散文
2.关于故乡的经典散文
3.描写故乡的散文
4.关于怀念故乡的散文
5.最新描写故乡的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