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诗词大全 > 古诗词 >

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

时间: 李金 古诗词

1、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天净沙秋思作者

1、《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的思想感情是: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诗中作者先写归巢的乌鸦、溪边的人家,进而写自己只能远离家乡、漂泊天涯,表达了其对家乡的思念。

孤身在外的凄凉孤苦。作者通过枯藤、老树、乌鸦、瘦马、夕阳等景物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进而表达出作者孤身漂泊天涯的凄苦。以上就是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秋日夕阳之下衰败的藤蔓、老树、瘦马等景物,塑造了一幅悲凉的秋日景象,在此基础上引出了本人漂泊天涯的孤苦无依的凄楚。它是一篇描写秋思的文学作品,受到许多文人雅士的好评和赞许。例如元代文学家周德清称赞它为“秋思之祖”,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说它是“景中雅语”,近代学者王国维则赞许它是“天籁”。

天净沙秋思主旨句是哪一句

《天净沙·秋思》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7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