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诗词鉴赏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时间: 邱妹 诗词鉴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⑵淘:冲洗,冲刷。

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⑺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英俊勃发。

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⑽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樯橹”。)(苏教版作“强虏”)

⑾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指假战场黄州。

⑿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⒀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⒁尊:通“樽”,酒杯。

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翻译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十三字,有如黄钟大吕,巨响隆隆,振聋发聩,它使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仅“大江东去”四个字,就给人以天风海雨之势。“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千年来,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一个个被时间的大浪滔尽了,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人事易改,可江山永存。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通观古今,看着眼前瞬间变动着的一切,能够面对厄运而旷达超脱,面对斜佞能白眼视之。所以,这十三个字是词眼,也是词的感情基调。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故垒”两句,则是从历史长河中采摘了一朵小浪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将时空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流人物身上。“人道是”只是传说而已,借以抒怀。“三国周郎赤壁”六字交代了特定的时代、人物、地点,前两者已不复存在,唯有“赤壁”仍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永远伴随着滔滔东流的辽阔的大江,所以作者用如橼大笔,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这古战场的壮丽风光:陡峭的崖壁,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汹涌的怒涛,迅猛的搏击江岸,发出憾人心魄的轰鸣;那卷起的巨浪,令人眼花缭乱。目睹这雄奇壮阔的大好河山,耳闻这势如轰雷奔马的万里涛鸣,作者怎能不遐想万里?这样一写,就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当时战斗的激烈,同时也联想到古代的`豪杰,已经是一个个被时间的浪涛冲走了,只剩下这如画江山。想当年,为了主宰这如画的江山,曾有多少豪杰在此角逐,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真实风云集会,龙腾虎跃,各显神威。而今呢,豪杰随波而去,如画江山万古存。读词至此,一个高瞻远瞩、雄视千古、目空王侯、笑傲当时的英雄形象活生生地屹立在眼前了。

上篇写景已为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做了铺垫,为抒发心中块垒定了基调,因而下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遥想”五句生动地刻画了周瑜令人艳羡的光辉形象:燕尔新婚,英气勃发,少年得志,儒将风流。“谈笑间”便使“墙橹灰飞烟灭”。在诸多英雄人物中,为何单单选周瑜来凭吊,并加以热情地赞美,这是理解这首词深厚蕴涵的关键所在。“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弱胜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役,作为孙刘联军统帅的周瑜,仍是头号人物,但我觉得作者用意不只在此,而在把自己和周瑜作比。周瑜年少英俊、有抱负,作者亦然。苏轼自幼“奋厉有当世志”(苏轼《东坡先生墓志铭》),才华横溢,欧阳修“奇其才”,神宗皇帝“尤爱其文,宫中读之,馐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这一点可与周瑜作比;周瑜运筹帷幄,驰骋疆场,克敌制胜,报效朝廷,而这也是作者的宿愿,词《江城子·密洲出猎》中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之句,表达了自己效命疆场,痛击侵略,保卫北宋政府的志向,这一点也可以与周瑜作比;然而不能比的是周瑜施展了才能,实现了抱负,而词人则相反。这时,作者从神游故国回到现实,不能不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的悲愤感叹!

是谁神游?是谁在笑?我想是词人在“神游”中笑自己多情反被无情恼,“乌台诗案”之后词人被安置在黄州作团练副使,真是“报国欲死无疆场”,堪笑“多情”“华发”生!这“笑”是一个不被理解,受尽打击,报国无门者的无可奈何的苦涩的笑;这“多情”是自作多情,一厢情愿;这“华发”既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的深情,也有“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如果仅仅把此句看作是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的话,我觉得还是不够,这里面还有作者自怨自艾、自伤自怜的感慨在里头。

当词人想到少年苦读,一朝登第,名重京师,前程似锦;想到自己命运多舛,家丧连年,韶华虚掷;想到时局突变,迫害有加,九年四徒;想到当路狰狞,命运如鸡;想到“待罪”黄州,出头无日,英雄空老,词人怎能不感叹“人生如梦”?此四个字,容量大,意蕴深,决不能简单理解为哀人生只短促,空漠的消极虚无思想。词人在此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因“乌台诗案”被诬入狱以及狱中倍受欺辱不堪回首的辛酸史,还概括了过去种种努力奋斗终随流光归于破灭的恨事,其中既有对人生旅途充满牢骚的评判,又有词人从怅念前尘到摆脱人生烦恼的感情挣扎。作者写这首词时47岁,正是用事之年,竟发出“人生如梦”的嗟叹,不能不让人为之扼腕长叹。整首词,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其情其势,亦如“大江东去”,其间虽有跌宕、回旋,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理想在里头。

7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