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诗词原文 >

曹操的经典诗词全集

时间: 泽璇 诗词原文

曹操的经典诗词全集

《董逃歌词》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善哉行》其一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善哉行》其三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于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气出唱》

游君山,甚为真。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气出唱》

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务务。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气出唱》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秋胡行》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秋胡行》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愚,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人物事例

疑杀华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废除寒食节 “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名家点评

(宋)苏轼: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魏武帝论》)曹操阴贼险艰,特鬼蜮之雄者耳。(《孔北海赞》)

(清)刘熙载: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艺概?诗概》)

章太炎: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魏武帝颂》)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昔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毛泽东:殷纣王(通常称之为“暴君”)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

材料加工

记得历史上常有这回事。比如说某政权到了不得不更替之际,某些人便兴兵起义,等到江山到手,便口口声声称他的“起义”是顺天应命,大势所趋,而当其治下的百姓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起来反抗了,则为大逆不道,是造反,当诛九族!明明同是起事,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何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也!事且如此,况于人乎?我不得不怀疑史书上记的某某欺师灭祖,某某体恤万民的真实性。鲁迅曾就关于曹操的记载而说因为曹魏运短,歌功颂德的少了,而作史的又大半是后朝之人,口诛笔伐的多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戏台上那面目可憎的曹操并不是真正的曹操。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4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