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诗词翻译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翻译/译文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注释
⑴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
⑵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何为者:犹“何为乎”。者:无义。
⑶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⑷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⑸“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⑹“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pǐ):不通畅,不幸。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⑺“伤麟”句: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⑻“今看”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⑼末二句大意为:孔子说他曾经夜梦自己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他的梦于今天实现了。
李隆基诗词翻译(精选篇2)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翻译/译文
1)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2)曲糵——亦作“麴櫱”。亦作“ 麴孽 ”。亦作“曲櫱”。 指酒曲。《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麴糵。”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麴蘖。” 宋 苏轼 《盐官大悲阁记》:“秫稻以为酒,麴糵以作之。”指酒。《宋书·颜延之传》:“交游闒茸,沉迷麴糵。”有时也指酒税。
3)缕(lǚ)——凡指线状物。
4)槿——木名,即木槿[rose of Sharon]。锦葵科,落叶灌木。夏秋开花,花有白、紫、红诸色,朝开暮闭,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花、皮可入药。茎的纤维可造纸
“颜如花落槿,鬓似雪飘蓬。”——五代·张正见《白头吟》
5)贻厥——贻:赠给;遗留。厥,文言代词、助词或副词,相当于“其”或“之”。
6)昆芳—— 昆,指后代、子孙。昆芳,后代有美好的名声。
李隆基诗词翻译(精选篇3)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李隆基诗词翻译(精选篇4)
词牌名:好时光|朝代:唐朝|作者: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翻译/译文
①张敞: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妻子画眉。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传为佳话。
②倾国:极言妇女之美貌。
赏析/鉴赏
此词取篇末三字为名。词中着意描写一位倾国丽人,莲脸修眉,年轻貌美。希望她能及时“嫁取个”多情郎君,莫辜负“好时光”。这首小令,抒情委婉,描写细腻,对后世词风有一定影响。
李隆基诗词翻译(精选篇5)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翻译/译文
译文
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
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
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
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注释
⑴幸蜀西至剑门:幸蜀:驾临四川。剑门,古县名,今四川省剑阁东北,因剑门山而得名。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长安收复后从四川回京时,行至剑门时所写。
⑵銮舆:皇帝的车驾,此处是李隆基自指。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视称出狩。
⑶五丁开:传说中蜀道是由五个大力士(五丁)开通的。
⑷乘时:造就时势。
⑸勒铭才:建功立业的才能。西晋时张载作《剑阁铭》,晋世祖司马炎派人刻于石上。铭中有“兴时在德,险亦难恃”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