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时间:
文轩
诗歌朗诵大全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便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甚至长期未得任用而闲居田园数十年之久,因此,他写下了大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田园词。本词以白描手法将眼前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呈现出一种清新怡情的人文情感,表达了一种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与满足。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
茅檐低小②,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③,白发谁家翁媪④?
大儿锄豆溪东⑤,中儿正织鸡笼⑥。最喜小儿亡赖⑦,溪头卧剥莲蓬⑧。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注释】
①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为宋词常用词牌。②茅檐:茅屋的屋檐。③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江西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相互逗趣,取乐。④翁媪(ǎo):老翁、老妇。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⑥织:编织,这里指编织鸡笼。⑦亡(wú)赖:亡,通“无”。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⑧卧:趴。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仿佛含有几分醉意的吴地方言,相互逗趣之中,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一对满头白发携手漫步的老人是谁家的呢?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调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的草丛中,笑呵呵地剥着刚摘下来的莲蓬。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