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诗歌大全 > 现代诗歌 >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歌

时间: 燕华2 现代诗歌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节的诗歌推荐:

  篇一:重阳

  那时

  镜子里的风景已不再青骢

  我们从一个名词出发

  秋天很深地漫过头顶

  我们开始在一首诗里相互眺望

  在一个节日里登高

  望远

  把前生的愿望走完

  那时

  一切都已释然

  我们开始面对南山

  在东篱下种一盆菊

  日出时培土

  剪枝

  施肥且

  自言自语


九九重阳节

  篇二:重阳后

  终于在重阳后

  被压抑的

  对家的思念

  汹涌喷薄

  汇聚着

  我的笑与泪

  远方的亲人啊

  你们是否还在午后忙碌

  我想分担你们的劳累

  塔里木的阳光

  温暖着离家的学郎

  躺在酥软的枯叶上

  想想

  家里会不会换了装潢

  我的那张小床

  现在换了谁躺

  寻梦的大学路上

  对家的思恋

  谁能淡忘

  篇三: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写这词的人已仙逝三十六年

  这是一个属于老人的节日

  带失智的父亲母亲回家

  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全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接近两亿

  作子女的倍感肩上责任沉重

  老人们最想的是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

  想用亲情的醇酒温暖晚秋的寂寥

  今天又恰逢霜降节气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寒冷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他乡异客

  也在寻找温暖

  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

  看着那连亲生儿子也不认识的浑浊老眼

  我不禁感叹

  岁月啊

  你太残酷了

  篇四:今夜重阳

  你用心跳弹出的文字

  从手机里轻盈走来

  它牵着你悠长的青丝

  绊倒在我的枕畔

  馨香,散落了一枕

  今夜,无眠

  今夜,你赠给我朦胧的月光

  一窗淡淡的月光

  舞蹈着悠然的虫鸣

  剪不断的虫鸣

  绵长成时光的脚步

  走成浪漫白霜

  篇五:重阳

  感逢一年重阳来

  恭祝父母体安康

  叹息年华东流水

  还劳双亲耗夕阳

  回眸年少逢税改

  感概鬓白营改增

  离退同事话家常

  浮沉事业盼依靠

  亲历艰辛树形象

  见证聚力铸辉煌

  赤诚可鉴对盾蓝

  地税聚财奔小康

  无奈世事常难料

  辛苦半辈始篇章

  今夕不惑聚重阳

  时事飘渺面沧桑

  篇六:又到重阳

  又到重阳

  一个归隐山林姓陶的老人

  从东篱下采几朵菊花

  泡一壶菊花酒

  夕阳斜照,晚风拂柳

  在院中置一小桌

  摆上一盘山果

  面南而坐

  左手端酒,右手提笔

  喝下的酒流到笔尖

  写出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绝句

  南山还在

  每到重阳

  游人踏至纷来

  饮菊花酒

  寻东篱下的菊花

  重阳节节日起源: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

  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

  在古代,蒙昧的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并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其三: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