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诗词大全 > 诗经 >

诗经 出车

时间: 如英2 诗经

  《小雅·出车》是先秦时代无名氏所写的一首诗歌,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诗经《出车》的内容,欢迎阅读!

  诗经《出车》原文: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诗经《出车》译文:

  兵车派遣完毕,待命在那牧地。出自天子所居,让我来到此地。召集驾车武士,为我驾车前驱。国家多事多难,战事十万火急。

  兵车派遣完毕,集合誓师外郊。插下龟蛇大旗,树立干旄大纛。鹰旗龟旗交错,何不招展挥摇?心忧能否歼敌,士兵行军辛劳。

  周王传令南仲,前往朔方筑城。兵车战马众多,旗帜鲜明缤纷。周王传令给我,前往朔方筑城。威仪不凡南仲,扫荡玁狁获胜。

  先前我去之时,麦苗青青夏初。今日凯旋归来,大雪落满路途。国家多灾多难,闲居那有功夫。难道我不想家?恐有紧急军书。

  草虫咕咕鸣叫,蚱蜢蹦蹦跳跳。没见想念的人,内心忧思萦绕。见到想念的人,心中郁闷全消。威风凛凛南仲,将那西戎打跑。

  春日缓行天宇,花木丰茂葱郁。黄鹂唧唧歌唱,女子采蒿群聚。押着俘虏审讯,高高兴兴回去。威风凛凛南仲,玁狁全被驱除。

  诗经《出车》鉴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而战争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诗人们歌咏的对象。《出车》一诗,正是通过对周宣王初年讨伐玁狁胜利的歌咏,满腔热情地颂扬了统帅南仲的英明和赫赫战功,表现了中兴君臣对建功立业的自信心。

  和正面描写战争的诗篇所不同的是,《出车》的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紧紧抓住了战前准备和凯旋而归这两个关键性的典型场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场历时较长、空间地点的转换较为频繁的战争浓缩在一首短短的诗里。

  诗的前三章描写战前准备的情况,在细部刻画上均采用了画面的描绘与心理暗示相叠加的技法。第一章说“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以“出车”、“到牧”、“传令”、“集合”四个在时空上逼近,时间上极具连贯性的动作,烘托出一个战前紧急动员的氛围。末二句又以“多难”和“棘”二词暗示出主帅和士卒们心理上的凝重和压抑。第二章则以苍穹下林立的“旐”、“旄”、“旂”、“旟”之“旆旆”,写军行至“郊”的凛然气势。末了又以“悄悄”、“况瘁”写在开赴前线的急行军中士兵们焦急紧张的心理。第三章以“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再叙军容之盛。在正确地部署了战斗的同时,用“赫赫”及“襄”暗示出作者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自信。

  这里所采用的描写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廓大的郊牧誓师、野外行军之壮观,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动,做到了整体与细节、客观与主观的巧妙组合。

  诗的后三章跨越了诗歌在叙事空间上的先天不足,略过战争的具体过程,直接描写凯旋归来的情景。在这一部分里诗人避实就虚,颇具戏剧性地运用了类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从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拉向“黍稷方华”的初出征时,进而通过今昔对比(“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所产生的时空错位,和从“雨雪载涂”走到“春日迟迟”的漫长归途,引导着读者用想像去填补对战事的漫长与艰苦之认识。家中之人从“未见君子”之“忧心忡忡”到“既见”之喜悦安心的转变,更是施展想像,从另一侧面写出了人们对战事的关注与饱受其苦的心态。最后,很自然地引出对凯旋而归的由衷高兴和对主帅的赞美。从表面看,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似乎是舍本逐末,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参战者从忧到喜的深刻而细微的心理变化,而使得这些看似“闲笔”的场景描写成为诗中人物心灵和情感的背景或外化,比正面的描写更感人、更细腻。

  此外,诗人吸收了民歌成句入诗,语言上有质朴自然之气,意境中具情景交融之美。

  有关诗经读后感阅读推荐:

  阎连科作为我国当代文坛中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近几年出了《风雅颂》一书,又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风雅颂》一书,主要讲述了燕清大学教授杨科的个人经历,杨科耗费五年光阴完成专注《风雅之颂》回家,却正撞上妻子和副校长的奸情。杨科以原谅副校长换来《诗经解读》课不被取消的决定。郁闷的杨科无意中作了率领学生抗击沙尘暴的英雄,却因影响国家推荐学校进入“国际教联会”的提名而被校方送到了精神病院。

  逃离精神病院后杨科再回家时,闪电式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妻子已经换了爱人。杨科回到耙耧山深处的家乡去寻找精神寄托和初恋情人,却发现今非昔比,而后疏离了情人和当地的坐台小姐厮混在一起,在她们身上寻找为人师表的荣光和情感上的满足。初恋情人因此自杀后,杨科又爱上初恋情人的女儿,并在其新婚之夜掐死新郎后逃跑,逃亡之时发现了黄河岸边刻着诗经的古诗城。

  他携着惊天大发现第三次回京,妻子已经搬到专家楼,升为影视系主任,与升为校长的李广智结合,出版了与杨科手稿基本相同的专著《回家》。杨科激动地讲述古诗城发现过程及意义时,再次被同行举手通过指认为“疯子”。最后和一群被遣散的坐台小姐、被排斥的专家学者逃亡到诗经古城,过上了纯原始的桃花源式的新生活。

  阎连科属于荒诞写实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写实风味颇浓,常常借助丰沛的艺术想象和狂放不羁的话语方式,利用夸张的语言,不断深入到当代社会内部,崎岖的想象,深厚的文化基础,围绕着各种的隐秘的权利结构形态,展示了种种尖锐且又不乏荒诞色彩的人性景观。

  一方面,他使小说的故事框架以“风”“雅”“颂”和《诗经》篇目来组织结构,显示了主人公对《诗经》“家园”式研究的认同,流露出作者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救赎的意图;作品内容却与作者所引用的《诗经》篇名里面的内容严重脱节,这也恰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彰显了古今文化断裂和错位以及当下的文化焦虑。另一方面,阎连科在写这部小说时大量使用成语、俗语,适当的引经据典,以持之以恒的挑战姿态写作,奇特、夸张地描绘故事情节,善于用颜色表达情感,同时,部分情节属于了“意识流”文学,理解时思维跨越较大。

  《风雅颂》这篇小说通过写实的笔法描绘了杨科(知识分子)的窘境和尴尬,塑造了一个灵魂卑微、行为龌龊、学识渊博的高校人物形象,让人厌恶他的同时,又不免对他产生同情和怜悯之情,恨之深,悲之切;当然作者在不熟悉大学生活的情况下,写了大学中的人与事,不免引人非议,像杨科的种种变现一面讥讽了社会中某些现实,另一面也让人不得不想是不是作者自身来自乡村,在城乡思想碰撞之际,因为太过自卑而产生的精神问题,文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这样的作品没有现实依据的支撑,不论这篇最小说背后有没有映射,但终究会给作者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诸多不被理解之处。

  作为知识分子,阎连科给当代知识分子漂亮的脸蛋上留下了污点,展示了现实文化境遇中当代知识分子的客观生存状态,他们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理想价值,努力地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得到的却是现实的束缚,社会的嘲弄,自我不断地退让和妥协,最终只得逃离自我生存角色。无论是杨科还是阎连科所得到的,都只是一场“精神胜利”,放纵之后,是被遗忘、被湮没的命运。当阎连科让杨科最后从狂欢的诗经古城中出走,那一刻,充斥于心的,又该是多少的悲凉。这便是他们的悲哀。

  《风雅颂》这本书或许是阎连科写得最辛苦的一部小说,他把自己和杨科拉得太近,在展现杨科的所有丑陋之时,阎连科无疑是在解剖自己,还有自己所身处的那个知识分子群体。他焦虑,执着。就像他念念不忘的《诗经》线索原本就不能真正涵盖这部《风雅颂》一样,他艰难与之斗争的世界不过是自己的执念,就像那堂吉诃德面前的风车一样。如果杨科能稍稍放弃自己的那份执拗,如果阎连科也能稍稍摆脱自己那一代作家的身份和使命感,如果他们都愿意离风车稍稍远一点或者放弃它,或许就会发现,世界是可以更简单的,摆在知识分子面前的,并不都只是绝路。我想,无论杨科还是作者自己,都各自悲哀。

1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