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五句。作于周朝周成王、周康王之际(公元前1055年—前995年)。全诗共八章,前四章写周文王迁丰,后四章写周武王营建镐京。该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叙事与抒情结合,巧妙运用比兴手法,用韵也富于变化,使全诗成为歌颂君王功德的杰作。《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
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
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四方攸同,皇王维辟。
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
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注释:
1、遹:陈奂《毛氏传疏》:“全诗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为发语之词。《说文》……引诗‘欥求厥宁’。从欠曰,会意,是发声。当以欥为正字,曰、聿、遹三字皆假借字。”
2、烝:《尔雅》释“烝”为“君”。又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烝,美也。”可知此诗中八用“烝”字皆为叹美君主之词。
3、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国,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崇为古崇国,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周文王曾讨伐崇侯虎。
4、丰: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
5、淢:假借为“洫”,即护城河。
6、棘:陆德明《经典释文》作“亟”,《礼记》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义通,此处皆为“急”义。
7、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有人将其释为“周武王”,误。
8、公:同“功”。濯:本义是洗涤,引申有“光大”义。
9、翰:桢干,主干。
10、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辟:陈奂《诗毛氏传疏》认为当依《经典释文》别义释为“法”。
11、镐: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国都,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以东的昆明池北岸。辟痈: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礼奏乐的离宫。
12、无思不服: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无思不服’,无不服也。思,语助耳。”
13、宅:刘熙《释名》释“宅”为“择”,指择吉祥之地营建宫室。“宅”是乇声字,与“择”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14、芑:同“杞”。芑、杞都是己声字,古音同部,故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
15、仕:毛传释“仕”为“事”,古通用。
16、“诒厥”二句:陈奂《诗毛氏传疏》云:“诒,遗也。上言谋,下言燕翼,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
译文:
文王有着好声望,如雷贯耳大名享。
但求天下能安宁,终见功成国运昌。
文王真个是明王!
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
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漂亮。
文王真个是明王!
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般配实在棒。
不贪私欲品行正,用心尽孝为周邦。
君王真个是明王!
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
四方诸侯来依附,君王主干是栋梁。
君王真个是明王!
丰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
四方诸侯来依附,大王树立好榜样。
大王真个是明王!
落成离宫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
在南面又在北面,没人不服我周邦。
大王真个是明王!
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
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
武王真个是明王!
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
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
武王真个是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