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中所表现的心理历程实际上便是诗人个性的确立、膨胀直至被压碎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说课稿,以供大家阅读。
蜀道难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该单元是继必修(2)又一个诗歌单元,学生有了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在文意理解上没有多少困难。本单元学习唐诗,唐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从盛唐李杜到中唐白居易再到晚唐李商隐,时代面貌在变化,诗人诗风各异,教学要充分把握诗人的艺术风格,《蜀道难》感情强烈,笔锋雄健,想象奇特,气势雄浑,是李白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结合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识、情感、过程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经历和写作时代,能根据内容有理有据探讨主旨。因本文主旨有争议,这也是本课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鉴赏李白诗歌艺术,学生能根据文章具体阐述艺术成就。
情感目标:情文并茂背诵全诗。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我采用我校创设的设疑——求异——迁移三部教学模式,第一步是激发兴趣,设疑求思。疑问是求知的先导,能点燃探索的激情,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体现。第二步是合作求异,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解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三步是迁移,了解学生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巩固知识,督促学生深入学习。
学法:诵读感知情脉——让学生去读
知人论世探主旨——让学生去思
个性解读赏艺术——让学生去品
一句话,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过程我设计一下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 用《五噫歌》导入。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让学生了解诗歌重抒情的特点,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接着解释题目,《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抒发蜀道之难的感慨,李白推陈出新,融入了时代因素和诗人情感。
2、老师范读指导诵读 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情感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结合诵读指导,自由朗读,再全班齐读,以活跃气氛。
首句抒情要舒缓 历史故事沉重感
五丁开山有声势 山顶畏惧要低叹
环境凄清悲而慢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杀人如麻快如雷 慨叹结束转平静
语速变化归于情
3、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我采用小组之内自主学习,小组之间pk的形式,一组对二组,三组对四组,五组对六组,要求被诘问的一组合上课本,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轻松活泼,又增加了挑战意味,避免老师照本宣科,或进行定式化的夹生分析。文意疏通后采用抢答的形式,整体把握。问题一,本文的主旨句是那句?问题二,三段各有所侧重,角度有什么不同?问题三,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探讨主旨 知人论世 本文主旨历来争议不定,恰好用来进行思维训练。我首先指导方法,
“知人论世” 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知人,就是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接着打出李白在长安的介绍。说明李白踌躇满志而来,却受到权贵的忌恨,被放还乡。接着打出唐玄宗时期的介绍,说明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危机。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本课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一般会有三四种说法,一是送别友人,二是抒写心志,三是讽喻时政四是倦于仕途。待学生发言后,老师打出屏幕中资料以佐证他们的观点。使他们有思考后的成就感和愉快感。
蜀道难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通晓背景,整体感知全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疏通诗文,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3、 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深入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解读法
三、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作者简介(生平略、作品风格详)、写作背景(利于学生理解诗文)
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体会诗句的语气,语调与长短句式变化的关系。
分析课文:从题目的“难”字着手,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蜀道难”呢?“难”在哪里?文中有多少处直接提到“蜀道难”的?我到这里为止提了三个问题,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出来,等我们在疏通完课文之后,再解决。但是第三个问题,学生是很容易能够回答得出来的。因此我只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我的第三个问题,顺着这个问题,看看作者在文中三处直接提出的“蜀道之难”是否一样。这样,就进入诗文的疏通了。
教材的注释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疏通诗文。在诗文的疏通时,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重点诗句、字词,多让学生尝试着翻译,我及时点评、引导。同时还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句,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特点。
课文从三个角度写了登蜀道之难,而每一段刚好为一个角度。在疏通完一段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来。这里就是解决了上面提到的作者为什么说“蜀道难”和“难”在哪里这两个问题了。
第一课时疏通到课文的第二段止。
第二课时
按照第一课时的方法疏通第三段。
结合课文当中的诗句让学生说说诗歌是怎样体现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
总结《蜀道难》这首诗的重点字词,再次理清“三难”。
布置作业:出默写题,课后再背诵课文。
五、板书
课题 作者
三难:第一段从历史角度说开辟之难
第二段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说攀越之难
第三段从现实的角度说安居之难
总结:我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诗歌当中的“三难”,以此为线索,展开诗文的疏通。对于诗歌当中用来表现 “三难”的诗句,也是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体现。所以用这些诗句可以总结出“三难”的结论,也可以用这些诗句赏析李白的诗风,让学生欣赏对蜀道难的想象和描写。学生在读懂了诗文才能够赏析,但是我们也可以融赏析于理解的过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