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蜀道难 >

蜀道难板书设计

时间: 如英2 蜀道难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乐府诗《蜀道难》,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板书设计,以供大家阅读。

  蜀道难板书设计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上路有千万种,有繁华的路、清新的路、芳香的路、绚烂的路甚至梦幻的路,但是同时也有崎岖的路、曲折的路、艰难的路更有险恶的路,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跨越空间的阻隔,去用心走一走李白在遥远的时空里高声吟唱“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看看它是不是人世间最难走的路呢?

  二、确定目标

  让我们在与这位伟大的诗人同行的时候,努力去品味诗人瑰丽的语言,用心跟随他有感情的诵读,体会并把握诗人从肺腑中喷薄而出的思想、情感。

  板书:1、感受语言魅力

  2、体会肺腑感情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了!让我们一起来读吧!来!“蜀道难”,1、2!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全文

  2、我相信大家知道本诗的主旨句是?共出现了三次,齐读: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①指导朗读。“噫吁嚱”。咏叹调。

  ②讲“危”。同意重出,可见蜀道的高不可测,直入青天。重音在“难”。

  ③第二句,重在过程,重音在“上”,因为有“听此”。

  4咨嗟:长久的叹息,仰望青天、仰望蜀道。

  ⑤齐读。读完直觉得感情充沛、酣畅淋漓、气势磅礴,就好比熔岩从大地深处喷涌而出,李白的气势顿出。雄放基调。

  3、总之,本诗主旨,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难

  四、把握诗歌层次,品味语言,指导诵读,体会情感

  (一)难,难,难,从哪些角度写的“难”?试着划分层次,把握李白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①历史②自然③人事

  (二)写蜀道难最精彩的是中间部分,它必有最动人之处,那就找出来你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跟你身边的同学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吧!(自由朗读讨论)

  (三)写的好不好?

  我们一起来说说它到底哪里好!(学生自由发言)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①用神话故事,衬托手法,侧面描写,写高、险。

  直写山高,且衬以回川之险,惟其水险,更见山势高峻,惟其山势高峻,愈见行路艰难。

  ②大家感觉到了吗?我们学语文不只是学着谈论语言,更要用语言说话,语言才是我们自己的。诗是凝练的语言,这就需要我们用丰富的联想去还原它的意境,设身处地的感受它的意境。

  试着用你的语言来描绘它的高和险。

  举例:这是怎样的蜀道呢,向上看那太阳神都无法逾越的高峰啊,高耸入云、上通青天,在云霄深处,有一只展翅善飞的黄鹤在那里盘旋了又盘旋;山下江水摔打峭壁,激浪排空,迂回曲折不得前行,高山险川间,峭壁之上最善攀缘的猿猱几番跳跃,几番徘徊,不时发出几声哀鸣在山川间绵延、回荡。行路之人见此等蜀道,怎不心惊胆寒,失声哀叹、脸色顿变!

  这样,大家感觉到高、险了吗?③读出它的高、它的险!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①好,我们必须先理解他的手法、角度、具体语句。

  “百步九折”数字式夸张: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天台四万八千丈

  “扪参历井”上天入地的想象:手可摘星辰。

  ②青泥岭啊,山道顺着山势缠绕盘旋,百步九折崎岖艰险,山势高耸,可以在山上触摸星宿,似乎是在星星之间行走,只怕哪一步的疏忽,会坠身悬崖,仰望星空,紧张的屏住呼吸,用手摸着胸口坐在地上长久的叹息,真是寸寸艰辛,步步胆寒,时时畏惧,如此路途怎能不让人视为畏途啊!

  ③读是唯一基本功。读读此段。

  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①祝┄┄早日还?不好走。不要走。

  ②悲——飞:山高。

  ③号:悲号

  ④雄飞雌从:互文。困于此处。鸟?人?

  ⑤子规:人的感受。

  ⑥空山:王维“空山新雨后”杜甫“隔叶黄鹂空好音”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罕有人迹。空旷、孤寂、冷清、凄凉,

  ⑦愁:山、鸟、人

  ⑧问问这西游之人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啊,危险可怕的路途、高峭险峻的山岩不能攀缘,无路走处寸步难行,有路走处难行寸步。山高林深处,无法飞越高山的悲伤山鸟在荒凉古木间时不时传来一声哀号,在空谷间久久回荡,就象一个被困之人在一间空屋里突然发出一声哀叹,在人的心魄间惊心动魄的回荡。更听得子规鸟啼得一声“不如归去”,让远离故乡在陌生之处奔赴前程之人有无限感伤,空旷、孤寂、冷清、凄凉,畏惧,恐怖,无以复加。

  ⑨读出这个味道来,指导朗读。重音“不可攀”“愁空山”声音延续也可以表示重要。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①挂——立、站。附着一点,全身悬空,下面没有着落叫“挂”,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更何况是“倒挂”,更加惊险,险峭。

  ②争:山高水急地势险。

  ③万:声响巨大。

  ④胡为:倒装句。文言文中,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之不能也”。

  ⑤你体会的意境是什么样的,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山势高峻,飞瀑从天而降,水顺山势,击打山岩,争相发出雷鸣轰响,带动山石在激流中翻滚旋转,湍急之水、滚动之石猛烈撞击两岸山崖,一刻不停奔腾跳跃,不只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更有“万古传响”的震撼,使西游之人走到此等地势险要、道路险阻之处,望而心惊,动而心寒

  ⑥指导朗读“挂”“争”“万”

  范读全诗(配乐、配图)请大家闭上眼用心去感受高峻险峭,突兀难行的蜀道的艰难。

  你也心痒痒了吧!快自己蘸上饱满的热情去读吧!好,自由朗读。

  五、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质疑

  安旗曾谓:“好诗如同大海,探龙宫者得骊珠,涉中流者获巨鱼,游汀洲者揽芳草,戏岸边者拾贝壳。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均有所见,均有所得。”

  1、“五丁开山”用意?开辟艰难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

  四川自古即以“蜀道难”著称,。2000年来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蜀道,南起梓潼石牛铺,北至广元七盘关。有山高谷深、行路艰难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古代文化独具风采。

  2、写剑阁含义?高明所在。我们会怎样写?联想丰富。纵横古今。

  3、锦城乐,长咨嗟什么?(主题探究)蜀道难行,理想难以实现,人生艰难,为朋友担心,不被重用(学生和身边的同学商量、讨论,发表见解。并用最简洁的话板书在黑板上,就象老师这样,并署名。)

  六、教师问难:《蜀道难》的主题探究

  蜀道虽高、险, “难”的是什么? 与其说山其高险、行路之难,不如让我们去欣赏那在险途中攀缘的身影。我们在感受蜀道峻伟形象的同时,分明的看见一个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敢于探险的志士战斗在这壮而奇的绵绵险途上。他走在那飞鸟也难直接飞过的曲折山荆间,回想着前辈们是如何的斗千难,战万险,开辟连接两地的通道,他上看“六龙回日”的胜迹,下瞰“冲波逆折”的奇景,摸索在星斗之间,飘然在天山相接之处,赏“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妙仙景,听“飞湍瀑流争喧虺,抨崖转石万壑雷”的特有涛声。诗人好象在感叹“蜀道之难”、“不如早还家”,而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勇敢顽强的攀登者的李白。

  “知人论世”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出生地有两说,一为生于蜀,一为生于碎叶,但都认为唐代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清廉乡(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是他的故里。李白少年时代正当“开元之治”前期,欣欣向荣的时代影响了少年的李白。他胸怀大志,决心将其文才武艺献给大唐王朝,梦想平步青云,“申管晏之志,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济苍生,安社稷。当朝廷征入朝时,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李白几入长安,志不得酬,最终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浪迹天涯。虽然历尽坎坷,屡遭打击,而他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奋斗的雄心壮志未曾消歇。他虽然未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却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大批璀璨的异宝奇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写了一系列宣泻志不得酬的作品,愤慨和不平,悲怒和超然,构成了一组交响曲,令人产生共鸣,受到震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催下了古今多少怀才不遇之士的悲伤泪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激发了多少受挫者的奋斗之志。可以说,李白的诗,老少咸宜,不同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甚至可以找到自己情感的影子。我们通过蜀道难的学习 应该明白一条:诗人内心中那种“济苍生”的鹏鸟振翮之志使他一次又一次踏上像蜀道一样的人生旅途,使他在这条充满荆棘崎岖坎坷艰险的“蜀道”上不断攀援。在天才李白面前,一切庸碌无为,一切的怨天艾人是多么的可笑,人生只有永远进取,向上。

  是啊, “蜀道”虽难,总有攀缘之人,别管来途去路多么坎坷,只要我们坚持理想,积极进取,努力拼搏,那么,它与平坦大道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一些精彩罢了! 所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我们就在蜀道云海里扬起帆; 让我们的生命之河因这高峻险阻激荡了再激荡,响亮了再响亮,璀璨了再璀璨,绚烂了再绚烂,辉煌了再辉煌,攀缘了再攀缘!

  八、背诵

  蜀道难板书设计二

  一、【学习目标】

  1、归纳重点的文言知识,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情感,鉴赏浪漫主义手法。

  3、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媒体平台】

  1、 教具学具:幻灯片、flash插件、小黑板等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利用“三段六环节”诵读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泛读导入?明确目标】

  泛读——他山之石:推荐美文+集体诵读+灵活导入(约7分钟)

  生:泛读《文摘》美文《唐诗里的中国》,并作鉴赏。

  师:唐诗作为中国文苑里的一朵奇葩,以大手笔书写着一个时代。余光中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幻灯片1)请大家齐读一遍。猜猜说的是谁?

  (生齐答:李白)

  师:对。他就是诗仙李白。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寻李白》。(板书:李白)。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李白的诗,请大家调动积累:说说你知道的李白。(幻灯片2)

  (生说)

  师:补充杜甫对李白诗歌特点的评价:自然新颖、豪放飘逸。(幻灯片3)

  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李白的浪漫主义杰作《蜀道难》来感受一下李白的艺术魅力。(板书:蜀道难)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完成以下三个目标:(幻灯片4)

  1、归纳重点的文言知识,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情感,鉴赏浪漫主义手法。

  3、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请同学们读一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逐个实现。

  (生读)

  二、【精读深入?展示合作】

  精读——含英咀华:展示成果+自主合作+探究深化(约30分钟)

  唐诗的美是读出来的,诵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幻灯片5),这节课让我们通过诵读(幻灯片6),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

  【音读 意读?课堂展示】

  师:《蜀道难》是一首长诗,里面有许多重要的文言知识,大家已经根据学案进行了深入的预习,好,现在咱们先请各组代表展示预习结果。(幻灯片7)

  (学生展示、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师:好,大家预习的非常充分,本文是诗歌,诗歌的美是读出来的,大家集体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句逗,将这些重点字词句落实在原文中。(幻灯片8)

  (生读)

  【情读 悟读?合作探究】

  师:好!大家读得很流畅。诵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口诵文字,心悟情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要想读出情感,必须抓住诗眼,分析意象,从而达到鉴赏特色的目的。听诵读录音,那么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生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诗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结合具体段落,分组有感情的诵读,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幻灯片9)

  生:分组合作探究。

  (1、3、5、7组探究一叹,2、4、6组探究二叹,8、9、10组探究三叹。这样才能有根多时间深入探究,资源共享。)

  生展示:先读(有感情的诵读整段)-----主旨句“上句下句”------内容、情感

  师生合作建构:(幻灯片10)

  生集体诵读,合作探究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提示:抓意象,抓手法(幻灯片11)

  生展示

  师生合作建构:(幻灯片12)

  师依次板书:情感: 惊 惧 叹

  手法: 神话传说 借景抒情 夸张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跨越时空

  师小结:浪漫主义

  师:在体会情感,品味手法基础之上集体诵读,读出感情。

  生诵读。

  师:好!声情并茂!我们在音读与意读的基础上,通过精读,含英咀华,品味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魅力。而诵读的目的是熟能成诵。现在3分钟的时间,同学们自由读,挑战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幻灯片13)

  生:诵读、背诵。(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诵展示)

  三、【研读拓展?全面提升】

  研读——玉琢成器:总结反思+当堂训练+拓展研读(约8分钟)

  师: 同样写送别,同样是送友人入蜀,同样写蜀道,同样运用神传、夸张、想象等手法,诗歌《送友人入蜀》却呈现出了与《蜀道难》同中有异的风采。现在咱们来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幻灯片14)

  生读《送友人入蜀》,小组合作比较鉴赏。

  师生小结:

  《送友人入蜀》抓住了蜀道崎岖不宜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写出了山的突兀、陡峭、高耸。同时也强调了“芳树”、“春流”等秀美之景,突现了蜀道的奇美,风格清新俊逸。两首诗虽然出自同一位诗人,但由于意象不同、情感不同,所以展现的风格也不同。(幻灯片15)

  师:同样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各有千秋。李白的这种独特的魅力不是我们这一节课、鉴赏了这一首诗就能研究透的。李白是一部很厚的书,我们很难一节课读完。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引导同学们走向李白。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通过查阅图书、网络等方式,继续研究李白,完成一篇小论文《我心目中的李白》。(幻灯片16)

  参考网站及书目(幻灯片17)。

  授三个关键词:诵读、体会、品味。难度上注意到了先易后难。考虑到背诵的难度。在默写这一环节上,我采用了人人动手的措施。全诗共23句。我让学生自由上台,一人一句地默写,下边的同学还可以及时更正。这样来调动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这一环节用的时间相对过长,以至没有做到铃响音落。体会情感较为简单用的时间较少,分析艺术特色的时候,因为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所以比较顺利。

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