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说课材料

时间: 如英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诗人王勃写的一首抒写送别的五言律诗,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说课材料,希望对你有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说课材料一

  教学目标:

  一、 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二、 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一个教时。(十三分钟)

  二、 这首诗语言比较浅显,在讲解过程中由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

  三、 在诗句分析过程中,主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同学间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的方式展开。

  四、 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全诗。朗读要求语音准确,语调合适,读出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 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三、 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 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

  (四)分析诗句:

  1、 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

  3、 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4、 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5、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6、 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明确: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7、 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8、 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

  (五)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完这首诗后应该思考的。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四、 教学效果评价:

  (一)讲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学生是否跟上讲课进度;

  (二)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考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

  (三)根据学生朗读种子音和停顿的正确与否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对诗歌情感的领会。

  附:板书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说课材料二

  一、说教材

  我将从三个方面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长春版五年级下册第二本单元第一课,第二单元选取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泊船瓜洲》四首古诗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别诗的精品诗篇,诗中积极向上的情绪区别于其他送别诗的哀怨缠绵,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是这一组诗里面的重点讲读篇章如何将这篇佳作传授给学生,主要从一下几点考虑:1、课前的预习,可以使学生自学生字,理解文中有注释的词语,为阅读扫清障碍;2、应用简单的古诗知识,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的阅读古诗;3、在注释的帮助下,自己理解古诗;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5、通过与其他送别诗的对比,感受王勃诗风与其他诗人的区别,同时积累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古诗用一课时完成,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把握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诗人的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胸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生能够提前预习,搜集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教师除了必要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去发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过程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要学生结合诗意去想象画面,体验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境初步了解学习诗歌的方法:循声得情(在诵读中体会贯穿在作品中的文气,再由文气品味去体会感情)因文生情(刘熙载:“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自身经历引起共鸣北大教授谢冕:“欣赏诗歌的最终目的就是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燃烧”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联系自己与亲人朋友分离的经历来理解古诗,引起情感共鸣,体会中心思想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语文课标中要求学生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能够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我把重点定为: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定为: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朋友深厚的感情

  二、说教法

  1、问答法 2、讲授法 3、讨论交流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前知识预习情况,教师要抓中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还要了解是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中积极向上的情绪通过讨论交流,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1、我采用直接导入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引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去通过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生字和生词的理解,扫清阅读障碍

  2、整体感知,使学生了解简单的古诗知识知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五言律诗,按“二二三”的节奏读

  3、阅读古诗,初步体会作者情感通过教师范读和各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掌握五言律诗的朗读节奏,并能够解释古诗大意,大致上体会诗人的情感解决本课的重点

  4、,精讲理解,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化中心思想这一部分要抓中重点词句来理解古诗的内容比如:同是宦游人,这是因为作者和杜少府共同的客居在外,所以对即将远行的朋友才会有惜别之意;再如“比邻”正因为朋友间的友谊深厚,才会超越距离,像近邻一样亲密无间让学生间相互交流与亲朋好友分别的情形,联系自身经历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理解作者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朋友的深厚友谊再让学生当一回诗人,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把故事改写成现代送别文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诗的精华所在,体现了诗与境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结合板书理解诗意

  五、教学预设

  掌握要求会的生字和词,感受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安慰,体会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通过学习,能够珍惜朋友间的友谊,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1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