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

时间: 如英2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因其独有的形式美、意象美和音乐美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优秀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过程: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简介作者、背景):

  猜个谜语:根据我所说的,判断这是谁?

  在仕与隐的选择、贫与富的交战中,他安贫乐道;在动荡黑暗、颓废腐朽的年代,他毅然坚决地辞官隐居求救于人性的复归。他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他的诗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他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由于他的吟咏,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和化身。

  他生前是孤独的,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他成为了一个让人们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3.逐段疏通文意。

  第一段:

  为业:以……为生。 缘:顺着。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名词作动词,诧异。 穷:穷尽。

  第二段: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源头。 舍:舍弃,放弃。 平旷:平坦开阔。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

  第三段:

  所从来:从哪儿来。 具:详细。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云: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

  既出:出来后,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第五段:高尚士也:志向高洁的隐士。 遣:派。 欣然:高兴地。

  4、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不足: 古义:不值得。例:不足挂齿;不足为奇。

  今义:缺点。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 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寻:寻找 寻向所志

  房子 屋舍俨然 不久 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 向: 以前(寻向所志) 标记(寻向所志) 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复述故事。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小测)

  一、合作探究。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文言文,谁来说说文言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简洁、典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语言简洁典雅的特点。

  (1)完成p168三题第1小题。

  问:大家看看,这句话中,省略的词语都有什么特点?(指称)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妨碍理解的情况下,省略指称使行文简洁,流畅。)

  (2)第2小题。

  (村人问:今是何世?

  渔人回答:今是晋。

  村人又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

  渔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师:大家看,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渔人的回答,却用桃源中人的反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加以暗示,作者精巧的剪裁所体现出的简练的语言风格,令人叫绝。

  (3)第3小题。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前文所说的所有内容。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A发现桃花源的经过;B村里人的生活状况;C归途中所做的标记。)

  (用指代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使语言更简洁。)

  (4)由此看来,同学们自己在写作时可以受到什么启发?

  二、拓展延伸。

  1.提问:“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事感到吃惊。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因世间社会动乱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2.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

  3.提问:作者借这篇文章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的这种理想?

  (A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B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C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中,因而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会,这既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众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社地,这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请归纳出源自本文的成语。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

  三、指导背诵。

  指名读背诵的方法,后指导背诵。

  缘溪行→逢桃花林→林尽水源→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豁然开朗→见渔人→自云先世→问今是何世→停数日,辞去→既出→及郡下→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南阳→未果 →无问津者

1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