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童话 >

民间童话故事鉴赏

时间: 芳芳2 童话

  民间童话故事篇1:岩画的秘密

  县令心说,你们这几年剿匪把清苑县都刮去了三层地皮,老百姓们叫苦连天,现在又想要钱,就是有也不能给你们。不过,他嘴上却说:“大人为清苑百姓除害,本当隆重庆祝。但大人军法森严,本官怕坏了大人的名声,因此未曾准备。这一切本官都已写在奏折内,为大人请功,想必万岁爷定会重重嘉奖!”

  李大人一听,心里气炸了:好你个县令,居然拿皇上来压我。既然这样,那咱就好好玩玩儿。想到这儿,他干笑了两声,说:“县令大人真会说话。但如此大捷,对于清苑这小地方来说是千年难遇。本官在剿匪时看到县城西边有座山崖,若能把今日大捷之事雕刻在崖壁上,做成岩画,恐怕对贵县来说很有必要,你觉得呢?”

  县令一听,愣住了。回到县衙后,他找来师爷等手下,商议对策,但大家都束手无策。接下来的几天,县令只得托病不办公。

  过了些天,李大人又来到县衙,找到县令,冷笑着说:“县令大人,本官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一件事:昨天本官接到圣旨,万岁爷不但嘉奖了我,还让我率军暂驻清苑县,以防匪寇卷土重来。这真要感谢你的美言啊!之前我说的岩画之事,望县令大人速速办妥!”县令一听,傻了眼。

  李大人哈哈大笑着走了。县令啪啪啪扇了自己几个嘴巴—本想装病拖个十天半个月的,反正剿完匪了,李大人不可能老待在清苑啊。这下好了,因为自己的奏折,让李大人名正言顺地驻扎下来了,真是气死人。

  无奈之下,两天后,县令贴出告示,招募能工巧匠,为李大人平匪开凿岩画。老百姓一看,骂得可凶了,非但没一个人来,反而还把告示给撕了。县令只好哭丧着脸来找李大人,说明缘由,最后假装义愤填膺地说:“大人,不如你派手下给这些刁民一些颜色看看?”

  李大人走过去,拍了拍县令说:“你呀,还嫩了点儿。皇上刚嘉奖了我,转脸你就要给本官拴个扰民的套,然后你再一本奏折告上去是不是?”

  县令连忙摆手,刚要解释,李大人却哈哈大笑道:“其实本官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既然清苑平匪的岩画做不了,那弟兄们剿匪三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每个士兵一两银子如何?”

  “什么?”县令叫了起来,“每个士兵一两,那加起来可是一笔大数目,就是把清苑县卖了也没这么多钱啊!”

  李大人冷笑道:“那就做岩画,总不能让弟兄们白忙活了。好啦,本官累了。送客!”

  县令只得告辞了。回到县衙后,他正愁眉苦脸呢,一个手下禀告:“大人,有个人说他能做岩画,想求见大人。”县令赶紧说:“叫他进来。”

  很快,手下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县令上下打量着来人问:“你叫什么?是干什么的?”

  来人说:“草民叫郑三炮,是做年画的。”

  县令连连摇头说:“我要的是做岩画的,不是年画。再说现在连个工匠都没有,你还是先回去吧。”

  不料,郑三炮却淡淡地说:“要啥工匠,我一个人就搞定了。”

  民间童话故事篇2:关于“年”的趣话

  中国人的最重要节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关于春节的来历许多人都知道。但是,关于这个春节的演变和一些流传了千年的禁忌许多人就不知道。

  我们将春节称为“新年”。但是,人们对于这个“年”的来历就不太清楚。这个“年”其实是原来的“稔”的初文。在古代的字书上都把“年”放在禾部以离谷禾丰稔之意。至于将年称为“春节”都是近代的事情了。数千年来,中国历法进行过多次的改革,但是,一直沿用的都是农历。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才开始采用公历。为了区别公历和农历的这两个“年”,又因为农历新年正在“立春”的前后,所以才把农历新年叫做“春节”。早先我们古人为什么偏偏要把一年的岁首安排在寒冷的日子呢?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此时正当是“秋收冬藏”与“春耕夏耘”之间,古代的前贤农民正好利用这段农闲欢庆一下,总结以往展望未来养精蓄锐,待来年好投入更加繁重的体力劳动。

  到了春节,人们都要穿新衣,将自己打扮得面貌全新。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良好开端。

  经过几千年的总结,我们的祖先对于“年”有了许多的“禁忌”。这个就是流传于民间的“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民俗。

  所谓的“腊月忌尾”就是进入了腊月以后,在生活当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在腊月当中说话不能够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比如说:腊月忌讳在家里说“死人”、“倒霉”、“多灾”之类的不吉利的话语。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打烂东西。特别是碗筷之类的东西。

  为了来年更加顺畅,在腊月二十七开始,就要洗澡。民间的说法就是:二十七洗“病疾”;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三十洗皇帝。所以说,三十天洗澡是最好的。

  在三十天到来之前,即腊月十五开始,家里就要进行大扫除。将家里的一些垃圾,废弃物,墙壁,家具等都洗刷一新。这样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样才能够在新的一年里面顺畅如意。但是,在腊月尾到来的时候,忌讳打烂东西。民俗传统认为在腊月打烂东西是不吉利的事情。对于来年有影响。

  所谓“正月忌头”就是在春节大年初一的禁忌。初一天特别要注意。早上起来以后,不能够扫地,倒垃圾,民俗认为初一扫地要破财。初一天早上不能够动刀切菜,不能够动锐器东西,民俗认为初一动刀剪、锐器东西不吉利。初一天早上部能够梳头,洗澡,民俗认为这样做也是会不吉利。初一天说话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语。在初一到初五这几天都要按照这个要求来做。这是中国民俗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民间童话故事篇3:龙图腾的由来

  龙图腾形象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龙已经成为了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权标志。龙形象成为了皇帝的专属标志。皇帝就是“真龙天子下凡”。所以说,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服饰上面也是以龙为主要的装饰物。那么,这种崇拜龙的习俗是什么形成的呢?

  其实,在中国的这种龙并不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而是认为创造出来的一种图腾形象。大家都知道,中国这种龙的形态是长着一副像猪头和马脸的龙首,头顶长着一副似鹿子角一样的龙角,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龙须,身子如巨蛇一般,长着一片片的鱼鳞一般的龙身,腹部下面长着四只如鹰爪一样的爪子,尾巴如鱼尾一样。这样的奇形怪状的东西就是我们崇拜的龙形象。

  这种奇形怪状的龙是怎么演变出来的呢?其实,对于龙图腾的演变来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中华祖先就生息繁殖在这块土地上了。当时的祖先们都是以族群生活在一起的。每个族群当时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在这些图腾形象中,有的崇拜牛,有的崇拜马,有的崇拜虎,有的崇拜蛇,有的崇拜鸟……这些图腾成为了这些族群们敬奉的神。并且作为了本族群的标志。当时,在我们的华夏土地上生活的夏氏族就崇拜蛇。所以,他们将蛇作为了自己族群的图腾;而商氏族群就崇拜鹰,他们便将鸟作为了自己族群的图腾……这些族群的图腾成为了他们的标志。

  当时由于生产力的落后,所以往往因为争夺食物和地盘相互进行争斗。争斗中,一些弱小的族群便被强大的族群吞并。被吞并的族群的图腾便被强族群占有。比如说当时的夏氏族群在吞并了商氏族群以后,夏氏族群的蛇图腾上面便增加了一副鹰爪。后来,当他们吞并了以鹿为图腾的族群以后,这个蛇身上便多了一副鹿角。就这样,中国的龙图腾产生了。

  龙图腾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最后才形成为我们知道的这种龙图腾形象。而在我国的历史上,这种龙图腾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我们知道的这种龙,而另外还有一种龙便是蟠龙。当时,我们所知道这种龙是可以腾云驾雾的天龙。而另外一种龙便是蛰伏凡世的蟠龙。最早记载天龙的《封神书》中说:“四千多年前,黄帝在荆山下(今天河南省阌乡县南)铸大鼎,鼎成,遂骑龙升天。”以后,逐代相传,及至唐宋则建龙王朝,以祈龙王保佑风调雨顺,这种求龙王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其实,人们所说的“蟠龙”就是禹王。当时,由于大禹治水深得民心,就被人们认为他是龙的后裔。从此,龙就成为了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喩为“真龙”“天子”。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清朝国旗上面也是绣上了龙,作为皇权的标志。这样,龙就成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代表。

  在龙被皇权占用以后,民间就不能够使用龙这种皇权的标志形象。皇帝的服饰称为“龙袍”,皇帝的座椅称为:“龙椅”,皇帝的宫殿称为“龙宫”。以此类推,凡是皇帝享用的东西都打上了“龙”的烙印。自从龙图腾被皇权独霸以后,老百姓就不能够随便使用龙图腾的标志了。在封建社会中,凡是私下制作龙袍者,使用龙作为自己的服饰者,都是死罪。

  当然,敬奉龙就成为了一种流传下来的民俗了。比如说,我们在每年农历的“二月二”这天,就要进行祭祀活动。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春龙节”。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其实,二月二这天正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何节气中的惊蛰前后,据民间说法是:“龙睡了一整个冬天,从惊蛰这天开始就开始苏醒了。这个时候的龙就要怒吼、要甩尾巴了,所以天上就开始响雷了。”


看了民间童话故事的人还看:

1.关于经典的童话故事鉴赏

2.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欣赏

3.中国民间经典童话故事

4.童话故事赏析

5.中国民间童话故事

6.有关经典的童话故事鉴赏

4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