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现代作家 > 徐志摩 >

关于徐志摩的诗

时间: 捷锋2 徐志摩

  徐志摩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徐志摩的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徐志摩的诗 《去吧》原文

  去吧①

  去吧,人间,去吧!

  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

  去吧,人间,去吧!

  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

  去吧,青年,去吧!

  与幽谷的香草同埋;

  去吧,青年,去吧!

  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

  去吧,梦乡,去吧!

  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

  去吧,梦乡,去吧!

  我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

  去吧,种种,去吧!

  当前有插天的高峰;

  去吧,一切,去吧!

  当前有无穷的无穷!

  徐志摩的诗 《去吧》赏析

  ① 写于1924年5月20日,原题为《诗一首》,载于同年6月17日《晨报副刊》署名

  徐志摩。

  《去吧》这首诗,好象是一个对现实世界彻底绝望的人,对人间、对青春和理想、

  对一切的一切表现出的不再留恋的决绝态度,对这个世界所发出的愤激而又无望的呐喊。

  诗的第一节,写诗人决心与人间告别,远离人间,“独立在高山的峰上”、“面对

  着无极的穹苍”。此时的他,应是看不见人间的喧闹、感受不到人间的烦恼了吧?面对

  着阔大深邃的天宇,胸中的郁闷也会遣散消尽吧?显然,诗人因受人间的压迫而希冀远

  离人间,幻想着一块能杆泄心中郁闷的地方,但他与人间的对抗,分明透出一股孤寂苍

  凉之感;他的希冀,终究也是虚幻的希冀,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由于诗人深感现实的黑暗及对人的压迫,他看到,青年——青春、理想和激情的化

  身,更是与现实世界誓不两立,自然不能被容存于世,那么,就最好“与幽谷的香草同

  埋”,在人迹罕至的幽谷中能不被世俗所染污、能不被现实所压迫,同香草作伴,还能

  保持一己的清洁与孤傲,由此可看出诗人希望在大自然中求得精神品格的独立性。然而,

  诗人的心境又何尝不是悲哀的,“与幽谷的香草同埋”,岂是出于初衷,而是不为世所

  容,为世所迫的啊!“青年”与“幽谷的香草同埋”的命运,不正是道出诗人自己的处

  境与命运吗?想解脱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也许暮天的群鸦会帮诗人解脱心中的

  悲哀,也许也会使悲哀愈加沉重,愈难排解,终究与诗人的愿望相悖。这节诗抒写出了

  诗人受压抑的悲愤之情以及消极、凄凉的心境。

  “梦乡”这一意象,在这里喻指“理想的社会”,也即指诗人怀抱的“理想主义”。

  诗人留学回国后,感受到人民的疾苦、社会的黑暗,他的“理想主义”开始碰壁,故有

  “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的诗句。但与其说是诗人把“幻景的玉杯摔破”,不如说是现

  实摔破了诗人“幻景的玉杯”,所以诗人在现实面前才会有一种愤激之情、一种悲观失

  望之意;诗人似乎被现实触醒了,但诗人并不是去正视现实,而是要逃避现实,“笑受

  山风与海涛之贺”,在山风与海涛之间去昂奋和张扬抑郁的精神。这节诗与前两节一样,

  同样表现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现实面前碰壁后,转向大自然求得一方精神牺息之地,

  但从这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中却也显示出诗人一种笑傲人间的洒脱气质。

  第四节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顶点,诗人至此好象万念俱灭,对一切都抱着决绝的态

  度:“去吧,种种,去吧!”、“去吧,一切,去吧!”,但诗人在否定、拒绝现实世

  界的同时,却肯定“当前有插天的高峰”、“当前有无穷的无穷”,这是对第一节诗中

  “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的呼应和再次肯定,也是对第二节、

  第三节诗中所表达思绪的正方向引深,从而完成了这首诗的内涵意蕴,即诗人在对现实

  世界悲观绝望中,仍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指向——希望能在大自然中、在博大深邃的宙宇

  里寻得精神的归宿。

  《去吧》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感伤情绪,是诗人情感低谷时的创作,

  是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一种心境的反映。诗人是个极富浪漫气质的人,

  当他的理想在现实面前碰壁后,把眼光转向了现实世界的对立面——大自然,希望在

  “高峰”、“幽谷的香草”、“暮天的群鸦”、“山风与海涛”之中求得精神的慰藉,

  在“无极的穹苍”下对“无穷的无穷”的冥思中求得精神的超脱。即使诗人是以消极悲

  观的态度来反抗现实世界的,但他仍以一个浪漫主义的激情表达了精神品格的昂奋和张

  扬,所以,完全把这首诗看成是消极颓废的作品,是不公允的。

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