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现代作家 > 徐志摩 >

徐志摩在巴黎创造的作品

时间: 捷锋2 徐志摩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下面是小编带来徐志摩在巴黎创造的作品的内容,欢迎阅读!

  徐志摩 《巴黎的鳞爪》原文

  巴黎的鳞爪

  徐志摩

  咳巴黎!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

  了。整个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得你通体舒泰,硬骨头都给熏酥了的——

  有时许太热一些。那也不碍事,只要你受得住。赞美是多余的,正如赞美天堂是多余的;

  咒诅也是多余的,正如咒诅地狱是多余的。巴黎,软绵绵的巴黎,只在你临别的时候轻

  轻地嘱咐一声“别忘了,再来!”其实连这都是多余的。谁不想再去?谁忘得了?

  香草在你的脚下,春风在你的脸上,微笑在你的周遭。不拘束你,不责备你,不督

  饬你,不窘你,不恼你,不揉你。它搂着你,可不缚住你:是一条温存的臂膀,不是根

  绳子。它不是不让你跑,但它那招逗的指尖却永远在你的记忆里晃着。多轻盈的步履,

  罗袜的丝光随时可以沾上你记忆的颜色!

  但巴黎却不是单调的喜剧。赛因河的柔波里掩映着罗浮宫的倩影,它也收藏着不少

  失意人最后的呼吸。流着,温驯的水波;流着,缠绵的恩怨。咖啡馆:和着交颈的软语,

  开怀的笑响,有踞坐在屋隅里蓬头少年计较自毁的哀思。跳舞场:和着翻飞的乐调,迷

  醇的酒香,有独自支颐的少妇思量着往迹的怆心。浮动在上一层的许是光明,是欢畅,

  是快乐,是甜蜜,是和谐;但沉淀在底里阳光照不到的才是人事经验的本质:说重一点

  是悲哀,说轻一点是惆怅:谁不愿意永远在轻快的流波里漾着,可得留神了你往深处去

  时的发见!

  一天,一个从巴黎来的朋友找我闲谈,谈起了劲,茶也没喝,烟也没吸,一直从黄

  昏谈到天亮,才各自上床去躺了一歇,我一合眼就回到了巴黎,方才朋友讲的情境惝恍

  的把我自己也缠了进去;这巴黎的梦真醇人,醇你的心,醇你的意志,醇你的四肢百体,

  那味儿除是亲尝过的谁能想象!——我醒过来时还是迷糊的忘了我在那儿,刚巧一个小

  朋友进房来站在我的床前笑吟吟喊我“你做什么梦来了,朋友,为什么两眼潮潮的像哭

  似的?”我伸手一摸,果然眼里有水,不觉也失笑了——可是朝来的梦,一个诗人说的,

  同是这悲凉滋味,正不知这泪是为那一个梦流的呢!

  下面写下的不成文章,不是小说,不是写实,也不是写梦,——在我写的人只当是

  随口曲,南边人说的“出门不认货”,随你们宽容的读者们怎样看罢。

  出门人也不能太小心了。走道总得带些探险的意味。生活的趣味大半就在不预期的

  发见,要是所有的明天全是今天刻板的化身,那我们活什么来了?正如小孩子上山就得

  采花,到海边就得捡贝壳,书呆子进图书馆想捞新智慧——出门人到了巴黎就想……

  你的批评也不能过分严正不是?少年老成——什么话!老成是老年人的特权,也是

  他们的本分;说来也不是他们甘愿,他们是到了年纪不得不。少年人如何能老成?老成

  了才是怪哪!

  放宽一点说,人生只是个机缘巧合;别瞧日常生活河水似的流得平顺,它那里面多

  的是潜流,多的是旋涡——轮着的时候谁躲得了给卷了进去?那就是你发愁的时候,是

  你登仙的时候,是你辨着酸的时候,是你尝着甜的时候。

  巴黎也不定比别的地方怎样不同:不同就在那边生活流波里的潜流更猛,旋涡更急,

  因此你叫给卷进去的机会也就更多。

  我赶快得声明我是没有叫巴黎的旋涡给淹了去——虽则也就够险。多半的时候我只

  是站在赛因河岸边看热闹,下水去的时候也不能说没有,但至多也不过在靠岸清浅处溜

  着,从没敢往深处跑——这来旋涡的纹螺,势道,力量,可比远在岸上时认清楚多了。

  徐志摩的诗 《巴黎的鳞爪》赏析

  这篇散文,诚如题目所示,只写了“巴黎的麟爪。”

  “巴黎”,本身就是一个迷人的字眼。它说不完,道不尽,它是一座堪称近代人类

  艺术褓姆的城市。一代代的艺术巨匠在巴黎弘阔的舞台上勿勿走过;把无数动人的事迹,

  永恒的美,凝固在罗浮宫的每一块砖瓦里,投映在赛因河的柔波中。没有哪一座城市象

  巴黎那样把生活与艺术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生活即是艺术,艺术即是生活;没有哪

  一座城市象巴黎那样,把此岸和彼岸拉扯得那么近,现实即是理想,理想即是现实。

  作为艺术家的徐志摩来到他朝思幕想的艺术之都,如同游子寻见慈母,可以想见他

  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他特有的富于激情的笔调,直接表达了

  感受“咳,巴黎!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

  想去了。整个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得你通体舒泰,硬骨头都给熏酥了的。”

  作者是直抒胸臆的,然而,于不经意之中,更在营造着氛围。这种氛围让你无法克

  制自己要与作者一起神游巴黎,聆听作者漫谈对巴黎的观感。

  作品描绘的天堂般的,充满诱惑的巴黎,并不仅是光明、微笑、欢畅的,同时也交

  织着黯淡、惆怅和悲怆。然而,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作者以他敏锐的观察力,道

  出了巴黎人的独特之处:虽失意仍不失对人生的希冀;虽厌恶却不掩挚切的友情,贫困

  潦倒并不碍对艺术的痴迷;真诚而不势利,洒脱而不猥琐,这正是巴黎不和谐中的和谐,

  杂色中的同一,巴黎的诱惑在于斯,美亦在于斯。

  作者印象式地漫谈了巴黎以后,便象摄影机一样,缓缓地推近,讲述了两个巴黎人

  的故事。

  一个美丽又聪慧的女郎,十七岁时由父亲安排嫁给了一个英国绅士,可两人之间并

  无真正的爱情,婚后生活毫无幸福可言,四年后,女郎离婚回到了巴黎,不久,她疯狂

  地爱上了一个来巴黎求学的菲律宾少年,并抛弃了一切跟着这男人来到东方,谁知男子

  的家庭坚不容她,男子不久也丢了她,她只好以做褓姆维生。不久,一封老父病危的电

  报又将她拉回了巴黎。回到巴黎后,父亲已病逝,重重打击在女郎的心灵上留下深重的

  创伤,女郎这样表述她此时的心境“从此我在人间还有什么意趣?我只是个实体的鬼影,

  活动的尸体;我的心也早就死了,再也不起波澜。”然而,死去的只是过去的痛苦,不

  是女郎的心灵,女郎“每晚还是不自主的到这饭店里来小坐,正如死去的鬼魂忘不了他

  的老家。”她无法忘却她与情人在这饭店里度过的短暂却刻骨铭心的时光,在这里,她

  曾倾注满怀的柔情,疯狂地爱恋一个不是贵族,也不是富人的东方人,“秘谈”、“欢

  舞”、“梦魂缭绕”、“太深,太真”的爱……享受爱情是幸福,是美,追忆往昔的爱

  情何尝不是幸福,不是美?能够在屡受挫折后,仍能玩味那本属不堪回首的往事不仅是

  美,而且是崇高了。在女郎表示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鲜

  活、热烈、充满柔情的心灵。这正是巴黎人的真诚,巴黎人的洒脱。

  饶有趣味的是,在这个女郎的身上,读者能看到作者自己浓重的投影。女郎如泣如

  诉的诉说道出的是徐志摩的心曲:“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

  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甘愿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徐志摩是把爱看作生命一样重的,“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

  这死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五百次的投生?”所不同的是,女郎的爱情是一场

  悲剧,而作者最后获得了爱情。

  第二则讲述了一个巴黎画家的生活故事。画家住在一个狭小、昏暗的小阁楼里,屋

  里更是一个“垃圾窝”,作者象开清单一样列出了屋里的陈设“精窄的床坐起会扎脑袋,

  书桌上更是应有尽有:烂袜子、脏手绢,压瘪了的热水瓶子,断头的笔杆,断齿的梳子,

  可疑的小纸盒儿,权当梳妆台兼书架的破木板箱,烂苹果,破香蕉……这一切作者之所

  以不厌其详地一一介绍主要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出人体美会把这垃圾窝变成金壁辉煌的

  艺术宫殿,随着画家的自数家珍——一件件稀世艺术珍品,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

  象:“壁上的疙瘩,壁蟢窠,霉块,钉疤,全化成了哥罗画帧中‘飘飖欲化烟’的最美

  丽树林与轻快的流涧;桌上的破领带及手绢烂香蕉臭袜子等等也全变形成戴大阔边稻草

  帽的牧童们,偎着树打盹的,牵着牛在涧里喝水的,手反衬着脑袋放平在青草地上瞪眼

  看天的,斜眼溜着那边走进来的娘们手按着音腔吹横笛的——可不是那边来了一群娘们,

  全是年岁青青的,露着胸膛,散着头发,还有光着白腿的在青草地上跳着来了。”由于

  有了美的闪光,狭小昏暗的破阁楼竟成了田园牧歌式的风景胜地。由画谈到了模特,由

  模特引出了画家的细述人体美。“人体美也是这样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

  下部,有的头发,有的手,有的脚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会合,形成各

  各不同的线条,色调的变化,皮面的浓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态,不可制止的表情。”

  画家的津津乐道使读者和作者一样,不能不对这阁楼里的一切如此不和谐而感到惊愕。

  简陋的画室与模特美好的形体,生活的困窘与画家心灵的高蹈,这仿佛是“荒唐、艳丽、

  甜蜜的梦,”然而,它确实就是眼前的实在。在现实中寻求理想,在人生中追寻梦境,

  这是一种人生境界,这就是美,就是艺术。

  从这里,我们看到的同样是巴黎人的真诚和洒脱。

  这篇散文写的是举世闻名的巴黎的“麟爪”,作者没有去写绚丽的罗浮宫,壮观的

  凯旋门,迷人的赛因河,而是把视角投向社会的底层,写的是悲怆落漠的心灵,阴暗丑

  陋的画室,作者仿佛有意要设制不和谐,然而精细的读者却能从这表面的不和谐中,悟

  出巴黎迷人的所在,不由得不敬佩作者精妙的构思、材料选择,娓娓叙述又都是在不经

  意中。

  巴黎人真诚、洒脱,作者和他的这篇散文同样如此。

2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