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裁缝师傅和学徒》
寓言故事最初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通常会被讲述的具戏剧性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裁缝师傅和学徒》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裁缝师傅和学徒》
有个裁缝师傅,收了一个姓宋的男孩当了学徒。这个裁缝又贪心又吝啬。
一般说来,师徒俩到一家人家去做衣服,主人就端出两碗饭:一碗大的,给师傅吃,另一碗小一些,给学徒吃。但学徒刚伸手拿饭碗,师傅已经把徒弟的那碗饭拿到自己面前,对主人说:“他今天吃过了,我从昨天起一直没吃过饭。”
他们在别的人家里干活,每次都这样。学徒挨饿,师傅却吃两个人的饭。
学徒饿得很难受,就决定教训一下师傅。
有一天,裁缝要为一个大官做一件朝服。在量衣服尺寸那天,师徒俩到官府去,一个仆人看见他们,说:
“裁缝师傅到厨房里去,那里已为你们准备好了点心。”
裁缝马上说:
“小学徒今天已经吃过了,我从昨天起就没吃过饭,一直在干活。”
裁缝说完,把针别在草席上,就到厨房里去了,而学徒肚子饿得直叫。
这时,大官进了来,问:
“你的师傅呢?”
学徒叹了口气说:
“我的可怜的、不幸的师傅现在在厨房里吃点心。”
“你为什么说他是不幸的?”
“难道你不知道,我的师傅每星期要发一次疯?他发疯时就把顾客的衣料剪碎,幸好我总是能事先知道我的师傅是否会发疯。”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有可靠的观察方法。如果师傅不是吃一碗,而是吃两碗饭,那么他的毛病又要发作了。如果他吃饭后用手在席子上摸,就是说,过十分钟他要开始剪顾客的衣料了。”
“他发疯的时间长吗?”大官不安地问道。
“不长,只要用竹棍往他脚后跟敲二十下,他就马上能恢复正常。”
学徒说完后,就悄悄地从席子上拿走了师傅插着的针。这时,师傅从厨房里出来了。师傅向大官鞠了个躬,说“谢大人,我从来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点心。”
大官提防着,问:
“你吃了几碗?”
“大人,我吃了两碗,正好两碗。”裁缝回答说。
说完,他坐在席子上,开始寻找针了。但针没有了,于是近视的裁缝就急忙用手在席子上摸,大官一见,吩咐仆人们说:
“抓住他!把他的手缚起来!否则他要剪坏我们这么好的料子的!”
仆人们完成了大官的命令后,大官又对学徒说:
“现在,你去把角落里的竹棍拿来,往师傅的光脚后跟打二十下!”
学徒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他满意地执行了大官的命令。
“你们为什么打我?为什么打我?”裁缝呻吟着说。
“让你的病好得快一些。”大官说。
“什么毛病?我从来不生病的!”
“怎么不生病?你的徒弟说,你每个星期要发一次疯……”
裁缝听到这话,抓住学徒的衣领,叫道:
“你竟敢说我会发疯吗?”
“难道不是吗?”学徒说,“你自己去想想吧,每次我饿的时候,你说我已吃过了,难道一个神经正常的人会说一个挨饿的人已经吃饱了吗?只有神经有毛病的人才会这么说的!”
从此后,裁缝师傅不敢吃学徒的一份饭了。
小编寄语:
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的区别: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
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个班,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即喜欢读书。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