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寓言 >

睡前听的寓言故事

时间: 超财2 寓言

  睡前听的寓言故事篇1:造父学驾车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6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

  睡前听的寓言故事篇2:农夫献曝

  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好不容易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你看怎么样?”

  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可惜的是,这夫妻二人不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出门进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睡前听的寓言故事篇3:飞必冲天鸣必惊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历史上曾为楚国的发展建立过显赫的功业。可是在他登基的头3年内,却毫无建树,不理朝政,昼夜游戏,猜谜作乐,不听臣子的意见,并扬言:有敢进谏的,处以死刑。宫廷上下都十分着急,国家有这么个愚顽的国君怎么得了!

  看到这种状况,有个叫成公贾的人决定冒死进宫规劝楚庄王。楚庄王对成公贾说:

  “你知道,我是不准谁提意见的,你现在为什么不怕死来提意见呢?”

  成公贾说:“我来,不是给你提意见的,我只是想来跟大王一起凑趣解闷,猜猜谜语玩。”

  楚庄王说:“既然这样,那你说个谜我猜。”

  成公贾说:“好哇。”于是他给楚庄王说了一个谜语:

  “有一只大鸟,停留在南方的一座山上,整三年了,它不动、不飞、也不叫。大工您说,这是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说:

  “这只大鸟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3年没有动,目的是在坚定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它3年不飞,是在积蓄力量使自己羽翼丰满;它3年不叫,是在静观势态、体察民情,酝酿声威。这只鸟尽管三年来一直没飞,可是一旦展翅腾飞必将冲天直上;尽管它三年来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鸣叫起来,必定会声振四方,惊世骇俗。成公贾先生,你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经猜中了。”

  成公贾惊喜地点点头,欣然离去。

  第二天,楚庄王上朝处理国事。他根据三年来的明察暗访、调查研究和对大臣们政绩的考察情况,提拔了5位忠诚能干的大臣,罢免了10个奸狡无能的大臣。楚庄王的决定和处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为佩服,因此大家都十分高兴。楚国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庆幸有了一位贤君。

  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急着表现自己,他们往往先蓄足了底蕴,成竹在胸,一旦时机成熟,便会一鸣惊人。

  

2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