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寓言故事
我们喜欢哲学,喜欢那一股智慧的味道。那关于哲学的寓言故事一定不要错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哲学寓言故事篇,希望大家喜欢。
哲学寓言故事篇1:打蚊伤父
从前有个人,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为生。这个人谢顶谢得早,头发已经全都掉光了,一颗秃头铮亮铮亮的。
有一天,这个人带着儿子一起,拿上已经染好的衣服,来到河边,开始洗衣服。辛苦劳动了一上午,衣服总算洗完了,父子俩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时值盛夏,又到了中午,天气酷热难当,知了也一个劲地叫唤着。染衣人干了很久的活,觉得手也酸了,脚也麻了,身子乏了,腰也疼痛起来,再加上暑热,他大汗淋漓,汗珠顺着他的眉毛、鼻尖、胡子往下滴,身上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于是,他就近在河边找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枕着用来装衣服的袋子躺在树阴下,果然凉爽多了,十分舒服惬意。时间不长,就听到染衣人的鼾声了。
夏天正是蚊子肆虐的时候,染衣人睡得正香,一只蚊子飞了过来,叮在他的秃头上面,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
他的儿子很爱自己的父亲,是个孝顺的年轻人。这会儿,他看到蚊子叮在父亲头上,不禁非常生气。他用手指着蚊子狠狠骂道:“你这个下贱的坏蛋,竟然敢吸我父亲的血!你等着,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你!”
他先准备用手去拍打蚊子,又转念一想:手拍实在太轻,不能这么便宜了蚊子!这样寻思着,他走过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来,照准父亲头上的蚊子,抡起棒子,狠命地一棒打了过去。
结果蚊子马上飞走了,没有被打中,他父亲却被当场打死了。
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够了,而且十分有效,大木棒不但没用反而还帮倒忙。所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该考虑它的功能是否与问题相适应,面对同一个问题,方法绝不是越强硬越好。一旦用力过猛,还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哲学寓言故事篇2:快快长大
从前,有一位国王,他的王后给他生了一个小女儿。国王非常喜爱这个小女儿,常抱着她,亲她的小脸蛋逗着她玩。
国王天天看着襁褓里的小女儿,欣赏她小巧的鼻子、红嘟嘟的嘴巴。他想:女儿长大以后一定会是个举世无双的美人儿,这多让做父亲的自豪啊!可是,小女儿长得实在太慢了,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女儿长大的模样呢?
国王不想这样一天天地等着女儿长大,就把太医叫来,命令他说:“快给小公主开些药吃,让她立刻就长大。你身为全国最好的医生,如果办不到的话,就说明你根本名不副实,我就杀你的头!”
太医是个聪明的人,他不慌不忙地思考了一会,就开口说道:
“陛下,您尽管放心好了,我知道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立刻长大。但是,这种药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10年才开一次花,要弄到它谈何容易?请您给我一些时间,我保证带药回来见您。不过,在我去找药期间,您不能见小公主,不然药就不灵了。”
国王同意了。于是医生就出发了,不过他并没有去找药,而是找了个地方隐居了起来。
一直过了12年,医生才回到京城,他禀报国王说:“我终于找到药了。”国王大喜,让他赶快把药给小公主服下。医生很快带着公主过来了,国王一看,公主真的长大了,高兴极了,夸奖道:“太医的医术果然是举世无双啊!”还叫左右赏赐给太医许多珍宝。
世上哪有能够使人立刻长大的药呢,小公主也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自然地长大的,而不是因为服了什么灵丹妙药。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客观存在,如果硬要去改造它,不但不能成功,还有可能受人愚弄。
哲学寓言故事篇3:古书与古铜
有一个读书人,他的一大嗜好便是买书。
这一天,他进城去,半路上碰到另外一个读书人,手里也拿着好多书。他上前将那人手里的书看了一遍,喜欢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子都买下来成为自己的,可是他手里又没钱,急得他不知如何是好。忽然,他想出个好主意,就对那个读书人说:“书生,我家里有好多的古铜器,我本打算把它们卖掉再去买些书。现在我看你手上的书正是我想要买的书,我想用我家里的古铜器换你的书,不知行不行?”
没想到那个卖书的读书人正好有收集古器皿的嗜好,听说这个要书的读书人家里有古铜器,实在是太高兴了,于是两人立即达成了以古书换古铜器的交易。卖书人随着到了买书人的家里,看见各种各样的古铜器摆在那里,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用自己随身带的书,换了十几件古铜器,一边背起铜器回家,一边心里还在一个劲地庆幸自己今天好运气。
卖书人将沉重的古铜器背回家中,还没喘过气来,只见他的妻子从房内走出来,惊讶他怎么回得如此之快,便问:“怎么这么快就把书给卖掉了?”
卖书人并不回答妻子的问话,他将鼓鼓囊囊的口袋打开,然后十分小心地将古铜器皿一件件拿出来,对妻子说:“我用书换了这些古铜器了,这些东西正好是我所需要的。”
他妻子一听气坏了,指着他骂道:“真是个糊涂蛋,你换回这些个破旧东西,能变得饭吃么?你吃大亏了呀!”
卖书人却回答说:“他换得我的那些书,难道就能当得饭吃吗?有什么吃亏不吃亏?”他的妻子竟哑口无言,还若有所悟地点着头哩。
其实两个读书人互换古书与古铜器,本是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好事,可卖书人妻子的庸俗责骂,却引出了卖书人的一个愚蠢回答,着实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