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寓言 >

朗诵短寓言故事

时间: 超财2 寓言

  朗诵短寓言故事篇1:逼鸭捕兔

  一天,他躺在床上忽然想到要能吃上野兔子做的佳肴该多好呀。他曾听人说鹘(hu)乌可以捕捉野兔,于是他勤快了一次,起床出门到市场上去买鹘乌。他在街上转来转去,不知鹘乌是什么模样。七买八买竟把一只鸭子买回家了,反正他还是不知道。

  第二天,这个人把鸭子带到野地里,等着野兔跑来。等呀等,果然有野兔子跑过来了。这人立即将鸭子抛掷出去,让鸭子去抓野兔。可是,这只鸭子飞不起来,一抛出去它就扑打着翅膀落在地上了。这人急了,又抓起鸭子再抛掷出去,鸭子又重重地落到地上。这个人烦死了,他接连三四次把鸭子抛掷出去,鸭子始终是飞不起来。

  这时,只见鸭子摔倒了又从地上站立起来,哀哀地对他说:“我只是个鸭子呀!你杀了我,吃我的肉,这是我应尽的本分。可是你要我去抓兔子,我哪能做得到呢?你为什么偏偏要把抛掷的苦处强加到我头上呢?”

  这个人却皱着眉头说:“你怎么会是只鸭子呢?我只当你是只飞得快、善于捕捉野兔的鹘乌呢。”

  鸭子没办法,为了让这个人相信自己的确是只鸭子,它伸出自己的脚蹼给他看,说:“你看我这连在一起的脚丫子,看我这笨手笨脚的样子,是会捕捉野兔的鹘乌吗?”

  这个人无可奈何地看看鸭子,再看看四周,那只野兔子早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个人只好沮丧地返回家去。

  所以说,不顾客观实际,单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强人所难,终究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

  朗诵短寓言故事篇2: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朗诵短寓言故事篇3:钻牛角尖

  有一个读书人,本来没有大学问,可不论见到什么事都喜欢与人争论。

  一天,这个读书人到艾子那儿去,好像是请教艾子而实则是刁难人。他问艾子说:“凡是大车的车身下面和骆驼的脖子上,都系着铃铛,这是为什么呢?”

  艾子回答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而车和骆驼又经常在夜间赶路,如果它们一旦狭路相逢,就难以回避而相撞。因此,给它们挂上铃铛正是为了在离得还较远时就互相给对方送个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说完,那人又问:“佛塔的顶端也挂着铃铛,佛塔永远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难道佛塔也需要挂上铃铛以便夜间行走避免相撞吗?佛塔为什么也要挂上铃铛呢?”

  艾子有点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真是死板。你没看到那些雀鸟总喜欢在高处筑巢吗?它们筑巢的地方总会撒下污秽不堪的粪便,在塔上挂着铃铛,雀鸟飞来时,铃铛便摇晃作响,这样,雀鸟就不敢来筑巢了。这和大车、骆驼挂铃铛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这个读书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问:“猎鹰、鹞子的尾巴上也都带着小铃,这也是为了防止雀鸟在它们的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一听,“扑哧”一声忍不住笑了,说:“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是故意装傻呢还是真不开窍呢?猎鹰、鹞子捕捉鸟兽常常进入树林或灌木丛中,束脚的绳子有时被树枝挂住,挣脱不开,于是它们在振动翅膀时铃声就会响起来,猎人听到铃声,就可以知道它们在哪里从而找到它们。猎鹰、鹞子脚上系铃铛当然跟雀鸟筑巢没什么关系啦。”

  读书人还不罢休,继续纠缠着问艾子:“我见过那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个人总是摇着铃铛唱挽歌。我原先还不明白是为什么,现在才知道了,原来是怕树枝缠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着铃声好找到他呀。只是我还想问您,那个人脚上的带子是用皮条做的呢,还是用丝线编成的呢?”

  艾子实在不耐烦了,生气地回答读书人说:“那个摇铃铛的人是死者的向导,因为这死者生前好狡辩、刁难人,实在难缠,所以才摇着铃铛让他的死尸感到快乐呀!”

  读书人至此终于无话可说了。

  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把偶然的巧合当作必然的联系,因而犯了偷换概念、混淆是非的逻辑错误。

  
看过“朗诵短寓言故事”的人还看:

1.适合朗诵的寓言故事

2.适合朗读的寓言故事

3.适合播音的寓言故事

4.儿童朗诵寓言故事

5.表演朗诵寓言故事4个

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