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荣的杂文《曾经沧海难为水》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李汉荣的杂文《曾经沧海难为水》,希望大家喜欢。
《曾经沧海难为水》
对爱情体验得如此深邃坚贞,表达得如此经典、如此美,真令我无话可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对我而言则是:曾读此诗难为诗。它把人对某种生死之恋的刻骨铭心写绝了。
沧海之后,再无水了,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在无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毙吧。
或许有两种可能。
要么在记忆之海里继续沉浸,在往事里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
要么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里波光重叠着波光,倒影重叠着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
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
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里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
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
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
顶多只是远远地想象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
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
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
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又觉得,曾经到过沧海深处,记忆里灌满海水的人,当他上岸,当他回过头来,会不会看见那一汪不显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许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让他领略到另一种仁慈,另一种福祉?使他陷于绝境的人生获得拯救?
何况,"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可以再商量的,巫山上的云是最纯洁美丽的,而且有着神话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么每一座山上升起的云都是神话的云,美丽的云,她们缭绕着孤独的山峰,填补并装饰了天空的巨大空虚,而且,借助风和气流的酝酿,她们会降下雨,降下雪--
雨和雪会化做天下的好水。
正是:
曾经沧海仍有水,
除却巫山也是云。
李汉荣入选教材的作品:
散文《山中访友》(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07年后又编入全国通用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文章山中访友);
散文《山中访友》于2003年又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亲近自然”第一课;
散文《外婆的手纹》(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散文)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散文《与天地精神往来》(含《星空》、《登高》两篇)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鲁教版)第三册;
诗歌《生日》(李汉荣诗集《母亲》中的一首)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的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中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感念祖先》入选学者王建庄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大学语文》;
另有《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采药人》《品茶》《溪水》《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月光下的探访》《转身》等多篇文章被作为高考及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