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荣的杂文《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
李汉荣多篇散文诗歌佳作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省市中学语文教科书。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高级编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李汉荣的杂文《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希望大家喜欢。
《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
我经常到城郊的沙滩散步,每一次都免不了要经过这个垃圾堆。我不回避垃圾堆,我住在与它并不遥远的地方,很难说我与这垃圾堆就没有关系。也许我的一部分生活,甚至很重要的生活,最后都归宿到这堆垃圾里。有一次我望着花花绿绿乱七八糟的垃圾堆竟走了神,一阵风吹着吹着就在垃圾堆里吹成了旋风。
风旋转着,翻阅着,像在浏览人类业已流逝的生活。风把一些轻飘的东西卷起来,像在随手抛撒岁月的传单。一些旧报纸、旧文件、旧表格竟落到我的面前,我弯下腰低下头浏览它们,我的这种姿势好像是对已变成垃圾的这些纸片表示谦恭,其实仅仅为了浏览的方便,我不想再次把它们捧回手中。
目光匆匆扫过那些过时的新闻、风干的语词、可疑的数字。它们曾经多多少少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如今它们的命运掌握在风和拾垃圾者的手中。我在垃圾堆里试图辨认生活的一部分面目。
我看见污迹斑斑的广告纸仍在耐心地向周围的垃圾推销产品;我看见一页任命官职的名单赫然站立着一排趾高气扬的名字,不知趣的苍蝇竟胆敢围着这些名字起哄跳舞;我看见了蓝带啤酒瓶,美国的配方曾经吹奏了怎样迷人的泡沫;我看见了几枚干瘪蜷缩的避孕套,已被无知的甲虫派上了用场,下雨下雪的时候就躲进这避难所,这一次性的玩艺儿总算在远离人的地方为别的生灵带来了并非一次性的安全和福祉,这虚妄的塑料与一只受难的甲虫发生联系的时候,终于显现出了一点神性和仁慈。
我看见了一根领带,紫红色的,它曾经招展在谁的胸前?我看见好几帖膏药,它曾贴在谁的患风湿病、关节炎的身体,它是否找到了那隐隐疼痛或剧烈疼痛的岁月的穴位?我看见一个破旧手表,时针分针和秒针仍指着过去的时间,它们要把那个秘密的时刻一直守下去?我看见一双、又一双鞋,有大人的、小孩的、有男式的、有女式的,这么多的鞋曾庇护过多少脚,曾踩踏过多少路?我对那双大号的男式破皮鞋竟生出几分悲悯和尊敬来,与它相依为命的脚如今行走在怎样的路上?鞋里灌满泥沙,鞋底有几处已经断裂,穿这鞋的那双脚一定走过太多的泥泞和坎坷,我想象那双脚受过多少委屈和道路对它的伤害。疲惫的鞋终于退出了道路,那双疲惫的脚也许仍在泥泞里,在深夜的陡坡上孤独跋涉。我在心里向那双我也许永远见不到的辛苦的脚祝福。
易拉罐、塑料袋、香烟盒、空酒瓶、废纸、废书、旧日历、烂菜叶……垃圾重叠着垃圾--如同这之前:生活重叠着生活。一些永不会见面的人们,通过他们生活的残迹,在这里见面了;一些永远陌生的生活在这里找到了相同的归宿;过程在远方缤纷地展开着,结局沉默地汇聚在这里;一些隐藏得很深的秘密在这里袒露无遗;许多貌似庄严的东西在这里自己嘲弄着自己;许多曾经卑微和被遗忘的命运在这里忽然照亮了我的眼睛,令我难过,令我牵挂。
在生活中,人们认识并经历着生活;在生活之后的垃圾堆里,是否也能认识并经历生活?我们生活着,创造着永恒的价值,也制造着无穷的垃圾。在垃圾堆里,我想象着一个活着的人和垃圾堆的关系,我想象着,生活中有多少内容将变成价值,又有多少内容将变成垃圾?
我看见垃圾堆里的煤渣,掩埋在废纸和塑料袋之间,燃烧过的煤仍然保持着固执的黑色,这是时间的颜色。我知道它在若干亿年前曾是绿色的树木,造山运动将它陷落地底,它变成了煤,它走出地面,它进入人的生活,它最终来到这里,成为垃圾的一部分--我忽然对它产生了敬畏,它有着如此伟大的身世,它让我看见了一个令我惊讶的事实:一点不起眼的垃圾后面,都站着一位地老天荒的神灵——时间。
李汉荣入选教材的作品:
散文《山中访友》(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07年后又编入全国通用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文章山中访友);
散文《山中访友》于2003年又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亲近自然”第一课;
散文《外婆的手纹》(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散文)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散文《与天地精神往来》(含《星空》、《登高》两篇)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鲁教版)第三册;
诗歌《生日》(李汉荣诗集《母亲》中的一首)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的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中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感念祖先》入选学者王建庄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大学语文》;
另有《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采药人》《品茶》《溪水》《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月光下的探访》《转身》等多篇文章被作为高考及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