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文章
杂文文章一:灵石成佛记
石头是世界万物的祖先,宇宙之初无天,无地,黑暗的世界只有石头。
这个空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就在我们深度睡眠时,进入宇宙初始环境。世间的一切我们都没有感应,同时也感应不到自己的存在。此时的我们如同石头一般,忘乎所以。
远古的石头都是空心的,并且里面有水。当两个石头相撞时,某个石头破裂,浩瀚的宇宙从此有了水。
这种现象对我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就像我们拥有了苹果六,沾沾自喜。没过多久,又出了苹果七。当我们拿到苹果六的时候,羡慕自己,看到别人拿着苹果七的时候,羡慕他人。
这就是石中之水外流的现象。
所谓石破天惊。小石头都相互羡慕他人的长处,纷纷破裂。石中之水汇聚成了长河。小石头被河水冲刷,形成了土。
这种现象,犹如当我们非常羡慕他人的时候,便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思想上,就会产生负担,自然就会影响健康睡眠。
小石头变成土之后,渴望变回石头。待河水退去,土壤们纷纷聚在一起。浩瀚的宇宙,风沙四起,变形成了大山。
这里是寓言了一群有志青年,不甘平庸,为梦想而勇往直前的场景。
大山看到河水中的倒影,顿时感慨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奇妙无比。变生长出植物。
这个阶段寓意着有志青年闯荡社会,对自己的所做所为感慨不宜,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对自己产生钦佩之意。
大自然植物生长茂盛,小石头因水化土,土因风集山,山因光长植物的果实。从满足自己私欲的小石头,转变为舍己为人的植物果实。感天动地。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男孩儿变成男人的成长过程。真心希望家人开心、快乐,衣食无忧,从而发愤图强!
此时的宇宙,天地初开,有石,水,土,风,光,木,天地明亮。果实明白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希望有一天可以完成理想。就在果实落地的一瞬间。不甘堕落的它,幻化成了人形。精神抖擞!仙气逼人。
人之初,能力薄弱,毅力不坚,面对高远的理想,略显懒惰。又不甘心平庸的人们,纷纷学道,明其理,知其意,方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说服自己去做某些事或不做某些事。
人们学成归来明白了宇宙世界22次巨变,正是人生所要经历22次内心变化。
中国版世界观:
石度水,水度土,土度风,风度光,光度木,木度天,天度地,地度神,神度仙,仙度人,人度道,道度魔,魔度鬼,鬼度禽,禽度兽,兽度畜,畜度妖,妖度僧,僧度精,精度怪,怪度佛。
何为石,安逸、自在为石。
何为水,羡慕为水。
何为土,不完美,不周道为土。
何为风,追求完美为风。
何为光,探索未来为光。
何为木,实现人生价值木。
何为天,有理想,有追求为天。
何为地,实现梦想为地。
何为神,考虑是否去做某件事或怎么做事为神。
何为仙,设想事情发展趋势为仙。
何为人,想做某件事,没有能力去做,直到有能力,做完某件事,为人的一生。
何为道,说服自己去做或不做某件事为道。
何为魔,抄袭他人的做法为魔。
何为鬼,听从他人的安排为鬼。
何为禽,任劳任怨为禽。
何为兽,坚守岗位为兽。
何为畜,积攒实力为畜。
何为妖,想做某件事,有能力去做,却因犹豫不决而暂时没有做。从想做到放弃或做完事,为妖的一生。
何为僧,期待事务良性发展为僧。
何为精,对某件事过余紧张,兴奋为精。
何为怪,对某件事过余担心,忧虑为怪。
何为佛,平静对待事务,逆来顺受为佛。
杂文文章二:不将就
咋一看,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标题就会想到李荣浩唱的《不将就》,亦或电影《何以笙箫默》。
但我今天要表达的完全和上述两个题材风马牛不相及。人都是感性的,所以才主宰了地球,成为这个星球最高级的生物。除去亲情,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罢,身为有思想的我们往往会有这么几种表现。一类是选择将就,一类选择不将就,甚有一类选择无所谓。
将就的人将自己的真是想法隐没,换以妥协,但人都是一种有度量的生物超过了底线,终究会一拍两散,分道扬镳。我想身边有这类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了,因为没有人天生有义务对你好,要受你的气。不将就的人我觉得一方面是其肯定还没遇到那个愿意让他将就的人。另则受周边环境影响,生性如此,所以此类人一直高傲行事,高调做人。有时即便想妥协,但碍于自尊心,还是不会放低姿态。至于最后一类无所谓的生物,我想应该是这三类生物中最难捉摸、最复杂的。他们对待任何人、任何事、重要的、亦或不重要的都是无所谓的态度。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所谓的将就、不将就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人也好、对物也罢。只是一种看法罢了。
杂文文章三:好人生起步于好习惯
记得,曾有人把“用脑”看成是最可靠的护身符。乍一听,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其实用脑,就是一种积极的思考习惯。而善于思考的人,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总是游刃有余,事半功倍。这就是好习惯的功效所在吧!
在成功学中,个人必须借着控制自己的习惯,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将成为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就好像冥王星的运动轨道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一样。如果能养成积极的习惯,则它所种植的种子也将是积极的。相反,如果养成消极习惯的话,则这些习惯所播撒的种子也是消极的,这就是为什么个人必须经由自律控制自己的习惯的原因。
试想,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没有规律的人,他怎么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怎么有开阔的胸襟和见识?一个自以为是、目无他人的人,他如何去和他人合作和沟通?一个杂乱无章、思维混乱的人,他做起事来的效率有多高?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他能有多大智慧和判断能力?……
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维的好方法、做事的好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你的好习惯越多,成功离你就越近。
在现实生活中,坏习惯很多。这些坏习惯是害群之马,是成功的绊脚石。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由此而产生了一些苦恼。
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在他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颗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只苹果落到了地上。“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他问自己。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他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会包含着什么样的原理呢?他用思考的力量,获得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朝鲜停战以后,霍英东独具慧眼,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全部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实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凭借良好的习惯,积极准备着,从而保持着轻松从容的心情。即使碰到逆境的时候,他的脑筋也会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随时准备好扑捉和发掘新机会,以及了解和对付新的问题。
现代教育提倡的核心素养要义是,学生应具备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他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和父母以巨大的影响教育着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基地,是获得精神安定的场所。孩子一旦走向社会后,无论他曾经做过怎样的努力,反正没有人会过问他的在校成绩,老板看重的永远是他做事的态度,做事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且父母也不可能陪伴孩子度过一生。孩子在人生的旅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迟早也得靠自己爬起来。唯有靠培养能让他们成功的良好习惯,他的人生才能有真正的保障。
对于父母来说,爱孩子,要先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成功,而不是因为怕输了竞争而不断地要求他们。与其帮助孩子花费所有精力把书读好,不如培养能让他们成功的好习惯,这才是献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个人持久的前进动力,始终催促他不断步入更高的境界。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劝导儿子,在《诫子书》中写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操守,通过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精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日月而流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为世事所容,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窘迫的境况,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千百年来,人们敬仰和推崇诸葛亮的修为,把他看做智慧的化身。而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忠君事主,鞠躬尽瘁,始终致力于国家大事,鲜有时间光顾个人的事情。即使这样,诸葛亮始终没有忘记教导儿子。《诫子书》就是他去世前,从前线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最后一封家书。据史书记载,诸葛瞻不负慈父所望,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官拜大,最终献身于卫国战争。《诫子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字里行间洋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读来,让人感奋不已。
巴尔扎克是世界大文豪,而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能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1小时后叫醒我。”1个小时过去了,朋友看着他酣睡不醒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可是,等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时间居然超过了1小时,懊恼之余,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朋友不高心地说,“你这么累了,该好好休息一天,有事情,明天不能做吗?”岂知,巴尔扎克勃然大怒:“我明天还有别的事情呢?”
巴尔扎克之所以不介意朋友的情面,不是因为他冷酷无情,而是因为他爱惜时间的习惯,几乎到了痴狂的程度。时间对于每一位成功者来说,如此重要。事实上,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才能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磨磨蹭蹭,一点简单的事也要拖到明天。
或许,我们有很多的人未能意识到习惯的巨大力量。但是,习惯影响一生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毋庸置疑的。
现实生活中,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我们每天大部分的行为都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
习惯能成就未来,也能摧毁未来。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在我们众多的习惯当中,能够成就未来的自然是那些好习惯。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有效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而那些坏习惯,就像一堵无情的墙,把成功与我们隔离开来。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那么,唯一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改变我们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用毅力、恒心和不断的自我提醒才能做到。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些能力——只要你肯用心!
事实上,习惯是经由你的反复行为,而变做本能的一部分。如果你经由反复习惯,在你的思想中创造某种观念时,习惯力量就会接受这些思维模式,并使它们变成一种永恒并发挥作用。它是一种是所有生物,都臣服在环境影响之下的法则。这个法则可能对你有利或可能对你不利,结果如何全看你选择而定。
培养好习惯对于孩子而言,就是要着力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懂得了积极,他一定会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进步,他的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孩子是消极的,他的世界就充满了悲观和失望,周围的色彩就是灰暗的,那他的生活自然也就快乐不起来,也不会取得生活、学习以及未来事业上的成功。
有些孩子作业做得慢,做得不好,甚至抄袭,表面来看只是孩子的顽劣个性所致,但实际上这牵涉到了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坏的学习习惯。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各项能力的发展,以致丧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着重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让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还有些孩子存在早晨起床找不到袜子、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现象,这就是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坏习惯。做事缺乏条理,没有条理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往往培养成不良的习惯,从而给成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孔子说:“少长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的潜能。
中国儒家先师就特别强调人格的培养,《论语》有言:“自以四教,文、行、忠、信。”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三个方面都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所以,孔子在他的教育思想中,特别强调了做人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人格修为,就等于奠定了人生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之后,即使离开学校,照样可以学有所得,并有可能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杂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过“杂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