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散文杂文有感
鲁迅是五四以来中国最杰出的散文家、杂文家之一,好多同学在看过他的杂文和散文后都有感而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鲁迅散文杂文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鲁迅散文杂文有感1:读鲁迅杂文有感
近来,每晚睡前,都会翻一翻鲁迅先生的杂文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后,笔耕不辍,留下数百篇振聋发聩的文章。从我个人来说,阅读这些文章,于我个人大有裨益。我想,不能只读,还要思考,不仅要思考,还要把思考写下来。笔力较鲁迅先生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但正如鲁迅先生所教诲的,“作品也一样的,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又不要怕做小事业,就是能创作的自然是创作”。所以,多读,多写,多做些有益的事,先写个一两年,想必,总不会再像今日这般,为着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的用法,抓耳挠腮。是为记。
昨晚睡前,读了鲁迅先生的《杂忆》,此文见于《坟》,作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六日。文中有段文字,读了颇有些感谢,摘录如下:
这也是现在极普通的事,此国将与彼国为敌的时候,总得先用了手段,煽起国民的敌忾心来,使他们一同去扞御或攻击。但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国民是勇敢的。因为勇敢,这才能勇往直前,肉搏强敌,以报仇雪恨。假使是怯弱的人民,则即使如何鼓舞,也不会有面临强敌的决心;然而引起的愤火却在,仍不能不寻一个发泄的地方,这地方,就是眼见得比他们更弱的人民,无论是同胞或异族。
读完后,我便想到近些年,在网络上,或者说媒体上,许多人所担忧的中国的民族主义的问题。尤其是2012年9月的反日大游行,特别是西安的那一场罢,21岁的年轻人蔡洋,持U形锁砸伤了一名车主,因为车主开着日系车罢。这事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喧嚣,吵吵嚷嚷,吵吵嚷嚷,说什么的都有,骂蔡洋的,骂国家的,骂共产党的,骂日本人的,骂美国人的,还有骂小米手机用户的,反日的,亲日的,五毛的,美分的,理客中的,爱国主义的,恨国主义的,左派啊,右派啊,围着这个事,“各抒己见”,闹了好一阵。
现在看来,鲁迅先生的话是对的,怯弱的人民,只会把积累了无数的愤火,发泄在比他们更弱的人民身上。蔡洋虽是一个泥瓦工,月薪才2000元,社会阶层也许比不上被他砸伤的车主,但拿着U形锁的那一刻,却是残暴无比的。
我想说的倒不是对蔡洋的看法,而是近年来,部分反思“民族主义”的文章。
总有些人认为“民族主义”是不好的,中国政府刺激国内“民族主义”的做法,总有一天会“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更有文章,把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搬出来,反思到中国人的劣根性了,把中国人狠狠的批判了一番。
要我说, “民族主义”这种东西,只要不发展到“极端民族主义”,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朴素的民族认同感,更没有什么错。网络空间存在着多少“皇汉”,多少中二青年,年轻时嘴上喊着“杀光日本人”,出身社会后,天天遭受资本家的剥削,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搞事。这些年来,也就出了一个蔡洋。
年初的“小粉红”浪潮,这就更同民族主义没啥关系了,这是经济下滑后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一码事要归一码事,不能什么都用同一个符号概括。更何况,互联网上的所谓“民意”,确实很重要,但人,至少现在的人,还没有活在虚拟世界。
如果有人担忧中国政府故意操控“民族主义”,引发不良后果,大可不必。其实,鲁迅先生已经说了:“这也是现在极普通的事,此国将与彼国为敌的时候,总得先用了手段,煽起国民的敌忾心来,使他们一同去扞御或攻击。”不仅中国政府这么做,日本政府也在操控国内的“民族主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采取些手段,都是稀松平常的事。关键还是得看,这些人民是不是勇敢。日本人勇敢吗?自卫队一直担忧招不到人。中国人勇敢吗?这不出了个蔡洋嘛。谁也别笑话谁。不过,日本人倒是比我们对政府更警惕一些,所以还没有砸过中国车。再等些年,可能情形就翻转了。
一些人反思“民族主义”过了头,批判起中国人的劣根性了,刚开始一堆人引用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到后来,发展到刘仲敬的费拉学说了。这就很好笑了。“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先生倒是经常批判,我们后人却是很认同。很简单,鲁迅先生不仅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他的文章里还有很多“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需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鲁迅先生对中国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某些中国人,骂起另一些中国人来,则是视如仇雠。只可惜,大部分勤劳的中国人,默默靠双手养活自己和家庭,却也背上了可怕的谩骂。
中国哪有成气候的民族主义,现今很多社会矛盾,不是“民族主义”这个词能背的锅。
最后,没有“中国人的劣根性”,只有人的动物性。
读鲁迅散文杂文有感2:读鲁迅杂文·散文有感
在这个漫长而快乐的暑假里,我读了感动的让人痛哭流涕的让《生命充满爱》,悲伤而又要懂得珍惜的《闪着泪光的决定》这本书让我明白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爱和珍惜,同时努力的去付出爱,这样才能使我们成长的脚步更踏实。而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散文。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他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文章犀利深刻而又灵活诙谐,被誉为直指各种反动势力心脏的“匕首和投枪。”他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小说《狂人日记》是《呐喊》中的一篇代表之作。这篇小说是以狂人的十三则日记的片段连缀而成。小说里的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症的人,患者对外界的事物格外敏感,并且不由自主的产生错觉与幻觉,感到自己时时处于被迫害的境况下,于是不断产生疑虑与恐惧,心神不宁。鲁迅小说里的狂人正是这样的。他时时刻刻全神贯注于“吃人,”觉得别人要吃他,于是便惶惶然,不可终日。让我明白如果读书,有知识,就不会被封建思想俘虏,纵容丑陋的欲望,不会使人生充满不和谐。
杂文《世故三昧》里的《爬和撞》,是篇有趣的文章。它议了爬,又议了比爬更高一级的撞。就像英语中的比较级。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用一种方法去做某件事失败了,但不要灰心丧气,可以再试着用别的办法去做,两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成功为止!到那时,再回过头去看看你走过的路是否值得?我想那时,你一定会笑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散文《野草》感人至深。文章大意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掀翻了压在身上巨大的石块,顽强的钻出地面。表现了不畏困难,任人践踏、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代表着强盛的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借此来启发和鼓舞人们的斗志。雪莱的一句话:诗人是这个社会没有被承认的立法者。鲁迅的那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虽然揭露的社会是黑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内心酸苦与无奈。
所以,和谐人生,读书起步。
鲁迅的文章好比一面镜子,既照亮了历史,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它让人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和沉甸甸的责任感。鲁迅曾给自己作过最准确的评价:“横眉冷多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如今要做的就是多读鲁迅,多读他的文章,多读中国。
读鲁迅散文杂文有感3:读鲁迅散文有感
读过鲁迅的文常常在心里散发感知,一个世纪过了,他的话还不曾成为历史,算是国之哀吧。
究竟说他的文分成几大类,不谈之,他的话大抵是实事,文之笔墨有魂也,无论说国粹,还新文艺,亦或文学。都实实写出了后世可寻的时代影子,这便让我更唱悲了。
偶然翻开诗集,看了哈前言,所曰不过是,古诗灿烂,诗之巅峰,国学之经典,因要读之为傲其意亦。鲁迅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说,国人有种自傲之气,自没本事,便说古人的成绩,引以为傲,沾沾得意。此书便有之。此书编作人皆有之。大抵还是逃不过国人自傲的那种不义风气,古皆有之,现还有之,真是应了那句,我们只是轮回中来来去去的人,一成不变的国度。
所然,又翻开鲁迅杂文下,第一页便有一副插图,下方二三行字,“学界,本该可以将旧魂灵略加湔洗之望了,但官气弥漫,顺我者“痛”,逆我者“匪”,官腔官话的余气,至今还没有完,但学界却也幸而因此分清了颜色”。
这又令我想到当今的为官者,个个身大气粗,请不动,说不得,往往一言不合,不至于像封建制那般家破人亡,却也办事处处受阻。
早就有言闻,中国得特色中国的官,被这种那种的指出,学界也有文谈,终究被世俗淡化,被百姓妥协。现在官气还是大的很啊,分不清了,色五六杂,难辨是进化还是旧魂呢,或是新旧不靠边,便是中国特色了。
这又是辛而不辛了。问题还层出不尽呢,所辛,国领导人大力整治,打击,才看到些许国前方点点星光。
鲁迅的文,写艺写人写俗写国,读后你会心目明些,文艺所在的就如此了。他所在的也便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