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中学生必读杂文三篇

时间: 超财2 杂文

  杂文创作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作为中学生应该多读多写。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学生必读杂文三篇,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学生必读杂文三篇1:也说张爱玲文笔的优雅

  作家多了去了,作品多了去了,好的文笔多了去了,优美的文字多了去了,浩如烟海,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以我可怜的阅读量和记忆力不可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但我忍不住想反复叨念张爱玲笔下那可望不可及的优雅飘逸的文字,那些文字散发着荡气回肠的芬芳,萦绕在随我移动的空气里,弥漫着,散开着,聚拢着,升腾起,越来越有生命力。

  她的爱情表白摄人心魄,让“我爱你”黯然失色。

  比如,她送给胡兰成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她不说我已经喜欢你了,已经爱上你了,而是用文字表白自己的那份肯定那份欣赏那份爱意。那么有才,能够轰动整个上海滩的才女遇到一个能够在文学上愉快交流,有共同话题的人,居然愿意“低到尘埃里”,竟还会“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潜台词却是我喜欢你,你是养分,我会为你绽放,为你鲜艳,为你光彩夺目,为你五彩缤纷,让你永远拥有花的馨香。

  这样的表白是不是让人觉得很温情,很暖心,很个性?是不是更能打动人,鼓舞人,征服人?这种方式是不是很特别,很别致,很情调?

  她对胡兰成说:“让我看清你吧,这样,兴许我下辈子还能认得你,再来找你说说话。也许,那个时候你还没结婚,还年轻着,跟我一般大。那时,我会走过去,轻轻地喊:兰成,你也在这里呀!”

  她不说今生今世拥有你,再生再世再嫁给你,而是说我下辈子再来找你说说话,轻轻地喊:兰成,你也在这里呀。

  意思是我真的好喜欢你好爱你,我们注定是这世的夫妻,来生来世还要做夫妻。很简单的话不是直白的说出来,七拐八拐弄出些那么多的前世今生。

  她还说:“兰成,你也叫叫我的名字,让我听清楚,下一世如果认不出你,好歹还记得你叫我的声音,这样,我就知道是你了。”

  因为她知道胡兰成的天性,他不可能专心专意爱她,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人----女人。但是她的心里还是心存幻想,以她的才华又不可能直接说:从今往后你只能有我一个人。于是道:“你也叫叫我的名字,让我听清楚,下一世如果认不出你,好歹还记得你叫我的声音。”

  这样的言语,既维护了自尊,又显得浪漫温馨;既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又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当整个世界掀起反法西斯战争,作为汉奸的胡兰成感觉汪伪政权靠不住了,对张爱玲说:“将来时局有变,我必定逃得过,就是头两年里要改姓换名,将来与你隔了银河这么远,我还是会回来见你的。”

  张爱玲回答道:“那时你改名换姓,把名字改成张牵,或者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当然,大家都知道,一场笑谈而已。

  看看,她不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说我永远爱你,跟随你,而是说:“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这样的海誓,这样的山盟,一点都不豪迈,一点都不气势,却是轻歌曼舞似的侠骨,潺潺溪水流淌般的柔情。

  不得不欣赏张爱玲说情话的水平实在高人一筹,就连情场老手胡兰成都自叹不如。

  张爱玲这样描述胡兰成坐在她家里:“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她的笔下没有琼瑶式的情话,诸如我好想好想你,我好想好想天天看到你,我好想好想......

  而是写道:“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漫山遍野都是今天。”潜台词是;我希望你天天来坐坐,天天来看我,天天来陪我说说话,天天来交流文学。我天天在家里静静的等待你,你一定要天天来,我有好多好听的话要说,而且只对你一个人说,哪怕天变了,你好景不再。

  看看,看看,这样与众不同,这样超凡脱俗,这么有个性,这么张爱玲。

  看看,看看,好个张爱玲,好个说情话的冠军选手!

  看看,看看,说的情话有着好优美的画面感,好优美的动感,好真实的场面感!真是现实与幻想相互交织,现场与未来相互交融!

  看看,看看,说的情话有布景、道具、声光电、色彩,时间、地点、主人公、对白,一应俱全,纯粹就是编排的一台舞台剧、音乐剧。

  呵呵,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怎能不让我觉得那么空灵,那么韵味,那么旋律?

  这样的感情付出,这样的情致,这样的格调,生动得让人窒息!将教科书式,但同样用情至真的一句“我爱你”和“我想你”反衬得光环尽失,寡淡无味。

  我仿佛听到“我爱你”咣的一声掉到地上粉碎了,跌落得再也无法拾起来。

  我仿佛看到“我想你”被折叠成一片薄纸片,随手一扬,随风飘走了,不知方向,不见踪影。

  她的小说开头别开生面,直击眼球。

  小说《沉香屑》一发表便让她一夜成名,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就凭这一标题和开头就会让人忍不住想阅读下去,于是张爱玲收获断言:“张爱玲一定会轰动文坛的!”

  这样的开头摒弃千篇一律,摒弃陈旧老套,主动给读者设计出静谧的、温暖的、祥和的、舒缓的阅读环境,好似让读者处在今天推崇的“慢生活”、“轻生活”里,怡然自得,舒心愜意,捧着一本书,伴着一炉香,边读书边养心养性。

  真应验了一句话:读书是最好的修养!

  我想这应当属于一种有诗意的生活。 诗和远方究竟是什么?在哪里?

  “远方”就是眼前的铜香炉,就是沉香屑,就是一本书。“诗”就是那屡屡弯弯绕绕的灰白色烟雾。这一切组合成“诗意”,这样的生活就是诸多饥渴而盲目的人们想尽千方百计去追求而终不能抵达的彼岸。

  镜头切换到今天这个时代,太多盲目而自负的人片面地把“远方”曲解为某次航班、某次高铁、某次自驾,曲解为夏威夷海滩和三亚湾,曲解为跑马溜溜的山上,和那些春天鲜花盛开、夏天凉风习习、秋天五彩斑斓、冬天漫天大雪的美丽地方。自以为是地把“诗意”想象成月光洒在一顶帐蓬上,自己躺在帐蓬里揉搓着野草,做上一个嬉水或搭积木的美梦。

  殊不知,“诗和远方”是多姿多彩的,并不是单一和唯一的。是啊,我常常端坐书房,伴着一只褐色的紫砂茶杯和窗前的三角梅、红豆杉、高山杜鹃、铁皮石斛,手捧一本书,逍遥自在地“诗和远方”。不亦快哉!

  时间过去几十年,这样优雅的小说开头不正是今天人们所需要的生活?

  今天的人们太多焦躁不安,匆匆赶路,是该停下来歇息,不要只顾找寻“时间都去哪儿了”;是该点上一炉沉香屑,听一听故事,缓一缓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是该点上一炉沉香屑,读一读书,追求一下别样的“诗和远方”,实现生活的初心和生命的意义感。

  她给所谓缘分下的定义梦幻得让人陶醉。

  她和胡兰成热恋期发表的《爱》,其中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我想,这就是她给缘分的定义,给幸福的定义,给爱的定义。于千万人中的唯一遇见,于千万年之中的唯一遇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没有擦肩而过,“刚巧”。这种“遇见”是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你不走来,她(他)不会来到;你去早了,没有;你去晚了,迟了。“刚巧”赶上了,目光对视的一霎那就决定了:就是你了!然后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于是,缘分降临了,爱情降临了,幸福降临了。

  这场景梦幻得如同载人航天,行走在月球,飘飘然。

  这场景梦幻得如同哼着曲儿荡秋千,悠悠然。

  这场景梦幻得如同青春鸳鸯徜徉在月色荷塘,欣欣然。

  这场景梦幻得不应该在人间,而在天边!

  呵呵,告诉你,张爱玲,我不是在天边,而是在一家成都平原的县城电影院,在1987年3月13日那天,傍晚时分,拿着一张电影票在居后的几排对号入座,蓦然侧头,一个跟我一般大的男青年微微一笑,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中学生必读杂文三篇2:刘工:汉奸是时代的精英?

  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汉族败类,后引申为出卖中国利益的卖国贼。例如秦桧、吴三桂、汪精卫等历史著名汉奸,以及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的两席陈公博、周佛海都是著名的汉奸。 其实“汉奸”这词不说古今,谓之专属中国人的专利,而且不论这词的“争议性”如何,反正横竖不会是好人。不过“汉奸”也是个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逻辑延伸,可谓20世纪谁不是汉奸?21世纪汉奸最精英、最风光、最受男盗女娼的时代宠信。这也是发展20世纪“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逼逼罗罗的论汉奸,谁都义愤填膺,却也麻木不仁。正如茅于轼老先生说:“卖国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出卖人民才是严重的错误”。那么“人民”是人还是鬼?这是政治腐败造成严重社会矛盾,滋养汉奸产生的社会原因。逃脱不掉的“黑猫白猫论”,全盘否定与照收买单卖单,诠释了政治文化教育的利己关系则是汉奸产生的深层原因。 20世纪英国侨民柯尔斯曾这样描述上海一带居民的生活:“这里商业已经进入了繁荣的阶段,金钱的魔力已经显示出作用,老派人士常常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句话批评当今许多人的行为,就像英国工业革命以后,道德品质,出现了一种普遍的沦丧和堕落。” 21世纪惊讶的发现,中国人周游世界就像到市场采购物品那样随便和容易了,突然发现合适的目标后,就想法接近猎物,赤裸裸地用金钱勾引。故此,周游世界的中国人是精英。因为没有洋为中用哪有拿来主义,所以汉奸是务实的、扎扎实实的、不空谈、不虚夸,即踏踏实实地卖国,是为抽了中国人苦了一辈子的血。

  中学生必读杂文三篇3: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探析

  近悉,(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一块服食农药敌敌畏自杀身亡。他们是一家四兄妹,哥哥小刚13岁,大妹小秀9岁,二妹小玉7岁,小妹小味才5岁。母亲任希芬在2014年3月离家出走,父亲张方其今年3月外出打工。警方后来发现,哥哥小刚留有一份遗书,大概内容为: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这件事情其实计划了很久,今天是该走的时候了。

  村民们普遍反映,4兄妹前些年遭受过很严重的家庭暴力,导致“性格很孤僻”。父亲张方其有一次殴打儿子,把左手臂打到骨折,右耳朵撕裂。2012年8月16日,儿子离家出走十几天,被找回家后,母亲脱掉了他所有衣服,罚他裸体在天台的太阳下晒了两个多小时。据村民们说,兄妹大的三个上小学,小的一个上幼儿园。自父母离开后,四兄妹无人照顾,只靠自己洗衣做饭料理生活。经常衣着脏烂不堪,无人缝补和洗洁,人们走近他们都能闻到身上的异味。看后,令人悲愤难抑,激起了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忧思和探析。

  中国近年来,出现了这样一个使人们忧心的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老家,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令人堪忧。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据统计,三年前全国留守儿童超过5800万,今年已有6000多万。据最近报道,中国仅农村留守儿童就有6100万,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有3600万。在当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出现了“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突出。

  父母为何将子女留在老家农村而不带在身边呢?这主要是,一方面,是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是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再则,是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公立学校相比,甚至,还不及农村一些学校。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有的甚至学会了吸烟和喝酒。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接受中等教育的在校人数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有犯罪的倾向。

  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线。主要表现是:

  1、 孩子渐渐形成柔弱内向的性格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2、 孩子出现自卑的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也不求上进。

  3、 孩子产生孤独无靠的心理

  父母外出打工,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进而出现了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产生了无依无靠之心理。

  4、 孩子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5、父母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帮助缺少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6、孩子生活无保障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在家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现象。虽然他们父母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7、孩子上学无条件

  现今,大部分乡村已无学校,有些孩子想到周边学校去读书,但由于路途较远,交通又不便,故许多留守儿童上学非常困难。目前,农村学校大量消失,留守儿童无法就近上学,“空壳学校”日益增多。昨日,在贵州毕节事件后,甘肃省教育厅通过调查,公布了一则全省“空壳学校”统计数字。“现在究竟有多少农村留守儿童?又有多少留守儿童已经失去父母和学校的监护?”有关人士坦言,具体的数字此前并无准确统计,而农村“空壳学校”的惊人数量,却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折射留守儿童“留守之难”。据统计,目前甘肃全省1人学校有219所,5人以下学校1800余所,10人以下学校3700余所,百人以下学校7890余所。

  8、社会关爱不足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大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也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而生活和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60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今后农村建设的主力,是社会发展和繁荣的后备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要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社会转型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到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再则,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要密切配合,大力合作,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才能使祖国的花朵盛放,有利于下一代人的成长,中国未来才有希望。

2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