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你一生的杂文(2)
我并不怎么介意于他的宣告,但也受了些影响,日夜躺着,无力谈话,无力看书。连报纸也拿不动,又未曾炼到“心如古井”,就只好想,而从此竟有时要想到“死”了。不过所想的也并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者怎样久住在楠木棺材里之类,而是临终之前的琐事。在这时候,我才确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礼仪,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但这仪式并未举行,遗嘱也没有写,不过默默的躺着,有时还发生更切迫的思想:原来这样就算是在死下去,倒也并不苦痛;但是,临终的一刹那,也许并不这样的罢;然而,一世只有一次,无论怎样,总是受得了的……。后来,却有了转机,好起来了。到现在,我想,这些大约并不是真的要死之前的情形,真的要死,是连这些想头也未必有的,但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
感动你一生的杂文篇3:如何去读红楼梦
我不是搞红学研究的,我只是红楼梦的一个读者。对于如何去读红楼梦,我想只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多说一下,而不是去探轶或者借红楼梦炒作自己。
前一阵子读了很多遍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探轶,其一固然刘先生有自己不少独到的见解,很是佩服;其二刘先生在论证自己见解的时候,对他家之言不去咒骂,不去菲薄,而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这才是做学问搞学术的所坚持的,最好一贯坚持的,尤其在中国目前物欲横流的历史现实中。反观有一个叫陈林的,为了说自己是正确的,言辞多有激烈诽谤,年少张狂自然不用多说,其中有一篇讲林黛玉初次来月经的:我读了很多遍红楼梦也没有读出来,我是喜欢林黛玉的,我也远没有觉得没读出来林姑娘来月经大为后悔。黛玉在曹公的笔下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敢恨敢爱,那样的真实,何必要舍本逐末呐!
宝玉初到宝钗家去玩的那一回,有关黛玉的文字真真叫我痴狂。一句“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走了进来”:黛玉的天真烂漫,黛玉的风流婀娜,真真叫人回味无穷。然后“我来的不巧了”:那种酸酸的感觉着实如一瓶醋径直灌倒心里面去。其后黛玉借雪雁回去拿灯笼一事对宝玉和宝钗含沙射影,指桑道怀更是如神来之笔,一个敢爱敢恨,有血有肉,聪明伶俐却略显小性的小姑娘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可爱:每每我读到这里,想起黛玉最终水中月镜中花的爱情,常常是欲哭无泪。
其实读遍曹公写黛玉的文字,黛玉的还泪只是一种浪漫的艺术手法;黛玉的天生体弱:自生下来就记得吃药,不过是曹公对封建制度下美好女性的无限爱怜及无限同情,也是对封建社会制度摧残女性的写实及向当时社会发出的仰天长啸: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现实中,尽管这样美丽的女性,尽管怀她揣这样美好爱情的向往,自生下来体内就有封建制度的病根,无论如何的挣扎,无论如何的抗争,也必然逃脱不了封建社会下命运的安排,这一切显示出曹公博大的人文主义情怀。
黛玉的葬花词,虽然是柔弱大家闺秀的多愁善感,实则是曹公借黛玉之笔写出了心中的向往: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曹公笔下的黛玉是热爱生活的,黛玉家里有燕子筑巢,黛玉家里有鹦鹉学舌,黛玉门前有青竹千竿,黛玉房间有书橱若干……黛玉不厌其烦教香菱学诗,黛玉嘲弄刘姥姥的母蝗虫携子大嚼图,黛玉有感于迎春的“虎狼屯于阶下而尚大谈因果”,一个如此鲜活的女性,难道我们不去剖析她的诗文,不去研究她的内心世界,却要挖掘她的初潮来炒作自己:我真的没有读出来,陈先生究竟如何读读出?不知道,也不想去问。亦或是梦魇吧!是什么样的动机?自然而然不用问了:不要脸罢了。
曹公死了近三百年了,除了留给我们永远的残缺的红楼梦外,还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红楼梦之谜:红楼梦是谁写的?到底是120回还是108回?究竟有没有写完?黛玉之死到底如何?宝钗有没有嫁给宝玉?甄贾宝玉会如何安排?三春过后诸芳的命运怎么样……等等。解开这些秘密是永远的不可能了,历史的天空到了二十一世纪,那些岁月的残片已经烟消云散了,我们可以存疑,不过纠缠在这些死结上是大可不必了,因为曹公的本意是你要去读红楼梦,去理解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他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现实,倘若偏离了这个本意而南辕北辙,只能是进了死囚牢:被锁在里面,或者结束自己,或者被结束自己。
珍惜当下吧!于读者而言希望读到更多红楼梦一样的作品,于热爱文学的人而言能够创作出更多的红楼梦一样的作品来,这样才是曹公愿意看到的,这样才是文学史愿意看到的,这样才是人类的历史愿意去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