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杂文经典欣赏

时间: 超财2 杂文

  现代杂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种新兴文体,它以陈独秀开创的“随感录”为始,经过了中国杂文作家的努力,在鲁迅那里得到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库中的一个瑰宝。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杂文经典欣赏篇,希望大家喜欢。

  杂文经典欣赏篇1:乞丐,人性的悲哀

  乞丐,一个苍白的让人都不想重复提及的话题,不需要更多的诠释,也不值得更多的同情。因为,在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他不再是贫穷与可怜的象征,更是欺骗的代言人。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我怀着一颗无奈的心,久久地注视那些千姿百太的乞丐,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其实我的骨子里是同情乞丐的。这种同情来源于心底最初的感动。小时候,总有许多走街穿巷的“要馍馍”,他们背着个袋子,拄着一根打狗棍,穿着一身补丁撂补丁的衣服,慢悠悠地走着,一家一家地敲着大门,悠长地吆喝着“馍馍给上点!”通常没有大人时,我们赶紧跑回家里,将门锁得紧紧的,然后好奇地偷偷从门缝间看他们丰富的表情。大人们说,不听话的孩子会让“要馍馍”拉走,天天打着骂着去要馍馍。我们可不想过这种悲惨的日子。但当大人在家时,我们会惊喜地跑到家里,大声地冲屋里喊“门口来了个要馍馍”,如同发现了珍宝一般。而我们的惊喜势必得到大人们憎恨的眼光,毕竟那时家家都困难,没有多余的食物来送人,能不给则不给。若是单纯“要馍馍”在门口叫,大人们有时会默不作声,造成一副家中没人的假相。但若是孩子们一喊,大人们也就不好意思了,还得顾及一下面子问题呀,以免留个“抠得连要馍馍都不到家里去”的恶名。

  爷爷是个慈善的老人,记忆中总是热情地把“要馍馍”叫进家门,端出馍馍倒上茶,让他们吃饱了再走。那时印象最深的是,这些乞丐大多是甘肃的,要么说是天水的,要么说是甘谷的,理由都是天大旱,庄稼全晒了,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能出来要饭了。这种印象渗在我的头脑中,以至于那时我总认为天水甘谷是全国最穷的地方,直到长大后,我的甘谷战友用充分的实例颠覆了我这印象。那时只所以把这些乞丐叫“要馍馍”,因为他们只要馍馍不要钱的。当然,要钱肯定是没有的。家家户户都很穷,都在抠着鸡屁股过日子,存下一篮鸡蛋换盐换茶叶,就连我们小孩也只有逢年过节或者肚子疼时才能吃上一两个,谁还愿意给乞丐施舍钱。而馍馍不算钱,尽管许多人家也到困月里会断粮,但毕竟是庄稼人,只要田间能下得苦,就不怕没吃的。

  爷爷说,没到揭不开锅的时候,没有人会去做乞丐的。我想这话是正确的,特别是一个大男人,不会无故拉下脸皮去干讨饭这种营生。那时要馍馍的大多是男人,妇女很少,大多是男在外面奔波,女的在家里哄孩子孝敬老人。偶尔有一两个女的,也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为减轻家中负担,和丈夫一块出来讨饭。我甚至于佩服这些“要馍馍”的男人们,他们作为一家之主,不惜丢掉尊严、餐风沐雨、受尽冷眼,换回一家人的生计。

  随着年岁慢慢长大,乞丐这个词也似乎慢慢地变味了。首先,听说那些“要馍馍”不是真的没饭吃,而是把要来的馍馍存放起来,晒干了,送到老家去养牛养猪,有的竟然成了万元户。那时万元户可值钱呀?于是我开始摸着肚皮诅咒那些“要馍馍“了:骗子,大骗子,这么有钱,还来骗我们!爷爷却是不以为然地笑着说,管他自己吃还是喂猪喂羊,既然要到你门上了,就不要拒绝,不要让人家失望,就当是为子孙后代积善行德吧。

  吃亏是福,这是爷爷的座右铭。这个坚强的老头除了给马步芳当过两年兵外,一生都与黄土地打交道,吃了很多苦,就是没享过一天福。穷得每次吃完饭都要把碗舔得干干净净的,但从来没有对那些“要馍馍”恶声恶气过,甚至于经常当朋友一样看待。人在做,天在看,留下福禄荫子孙。这是爷爷经常念叨的一句话。这个可怜的老头,还没等到我大学毕业就走了,没来及喝一瓶我孝顺的青稞酒,也没来及验证他的行善之果就永远地走了,却留下无尽的思念和许多相互的道理永远影响着我的生活,以至于这么多年后想起时还是暖暖的感动。

  但再也没有“要馍馍”了,即使把馍馍晒干了拉去喂牛喂猪也得一个繁琐的过程,还得付出辛勤的汗水。乞丐真正成了乞丐,开始只要钱不要馍馍了,就连那些跪在地上可怜兮兮的女孩,也在前面铺上一张大白纸,上面写得明明白白:“我好饿,只要四块钱吃饭!”每每见到时,我都不由地叹息,多么年轻的姑娘,全中国都陷入用工荒,满大街饭店都在招服务员,随便打个工,还能饿着自己!但我深知,如果她们真能这么做,那乞丐也就不会成为乞丐了!

  杂文经典欣赏篇2:聪明的人,最懂得让步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

  “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与它冲突而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伤了,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得不偿失。”

  懂得让步,其实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最基本的素养。

  有人说:“弯腰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拾起丢掉的幸福。”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步不是认怂,而是用自己充满善意的妥协去积极地维护彼此间的关系,这也是每一次幸福时刻的开端。

  懂得让步,是一种智慧

  谁先让步,谁就先掌握了整个格局。

  懂得让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相反,不肯让步,往往是一种愚昧的坚持。

  彼此让步,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做到嫉恶如仇容易,而做到温柔相待很难,那些得不到解决的纷争,皆因你的尖锐刻薄而起,而恰恰是懂得彼此让步,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最好的为人处事是心怀善意

  杂文经典欣赏篇3:叫外卖

  这个夏天酷热难当,动辄30-40度的高温,整个世界就像个大蒸笼,我们躲在一个个空调房间里,能不外出则尽量猫着,特别是炙热的中午。这样一来,外出吃饭成了个大问题,于是只好叫外卖。

  其实现在叫外卖挺方便的,各种外卖软件让我们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头,饭菜就会很快送到。我一直不怎么乐意叫外卖,原因是之前叫外卖有过一些不开心的经历,比如很晚送到,饭菜质量比起去店里就餐差多了,分量也参差不均,以及外卖商家根本不管不顾各种备注去迎合你的口味习惯等等。使得为数不多的叫外卖经历大部分都以不愉快结束。

  只是再怎么样也得吃饭。我找了家看着还不错的商家,也有不少优惠,于是点了份饭菜,特意说了三遍不要辣以及米饭多放点。付款没多久就接到一个电话,是那家外卖商家老板打来的。原来他们店的外卖的蒸菜是提前做好的,都放了一点辣椒,但不是很辣,问我还要不要。难得有这么负责任的商家,我哪怕是不能吃辣也不忍说不要,于是应了下来。

  饭菜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送餐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小伙子,送上来的时候外面骄阳如火,他跑的满头大汗,我一边接过东西,一边让他进来吹会空调,他咧嘴一笑,擦了擦汗,说不用了,还有好几家要跑。为了我的午饭,他跑得挺辛苦的,我就让他等下,去冰箱里拿了瓶饮料,塞给了他。小伙连连道谢,然后下了楼。

  这家店饭菜不错,于是后来又点了几次。后面点这家的时候,每次送餐都特别快,而且分量非常足,饭都要堆得满出来。送餐的基本都是那个小伙,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你送得那么快。他说那家店是他家开的,只要看到是我的订单,他就让店里把饭盒装得很足,送的时候优先送我订的饭,然后才去送其他的订单。

  说完,小伙子朝我憨憨地笑起来,我心里则是满满的感慨。

  我以前租住的房子楼下是一对老夫妻,儿女没有跟老人家住在一起。我每次遇到都会跟他们打声招呼。阿姨的腿脚有点不太利索,进出门一般都是由叔叔搀扶着,每次看到我都会帮忙扶阿姨上下楼,有时候公司发的一些蔬菜水果我就带回来送给他们。两个老人家对我非常热情,叔叔经常在周末爬上一层楼,然后敲我的门,我要是在家他就要我去他家吃饭。白天上班去了,平时晾晒在外面的衣服也是时常掉到楼下,阿姨就帮我把衣服在她家阳台上晾好,晚上等我回来的时候再让叔叔送还给我。

  后来房子到期,房东以为吃准了我不喜欢搬家,竟然漫天加价,我非常气愤。叔叔阿姨知道了这件事情,一方面很不舍得我搬走,一方面也不想看到我受气,于是两个老人家在附近到处帮我打听,发动了他们的一些老朋友帮我找房子,最后是叔叔的一个朋友的朋友租了套房给我,房子还不错,价格也很便宜。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小的时候在家乡小城坐公交车,如果可以选择座位,我总是坐在靠近过道的座位上。这样子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小孩们、怀孕的准妈妈们以及一些手脚不利索的人们,我就能及时给予帮助。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想着雷锋精神,也没有想着好人一定有好报。长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我觉得让座和扶老人过马路的助人行为只是一种习惯的本能,我也并没有觉得这多么高尚,最多是一种美好的本能。长辈们告诫我要心怀善意,与人为善,我就这么做了。虽然做这些事情并没有带给我实质性的好处,然而,助人真的可以使自己快乐。

  在我奶奶跟我讲了一件事后,我突然间恍然大悟,想明白了好人有好报这个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话的道理。

  这是多年前的事了,奶奶有次坐公交车,忘了带零钱,老人家总是这样子,年纪大了,上了岁数,就健忘。上了公交车,她站在投币的箱子那,摸索了口袋半天,也没见着一个硬币。就在奶奶特别着急,都准备下车的时候,旁边座位上的一个女孩子站了起来,掏出了一枚硬币投进了箱子,然后跟我奶奶说,已经帮她投过了。女孩还招呼奶奶到她身边坐,问奶奶后面还要不要坐车,要坐车还会再给我奶奶一块钱。

  奶奶万般感谢,要那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写个电话给她,她事后再找人把钱还给她,小姑娘自然是不肯。后来小姑娘跟我奶奶道了个别,在中途某一站下车了。

  每次奶奶跟我讲起这件事,都会一边夸那个女孩子心地好,一边还说那姑娘长得也特别讨人喜欢。其实这个我更愿意理解为,如果你对他人心存善意,他人会觉得你看着更美。这件事也突然让我领悟到“好人有好报”绝对是有道理的,它不能保证你不生病,不出意外,长生不老,但是它能保证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人会同样的给予你帮助。我现在给别人让座,也会有人给我的长辈们让座,等到将来我年纪大了,也会有年轻人给我让座。人人都心怀善意,世界终将更加美好。

  大至家国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历史给我们总结的至理。华夏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王朝的兴衰史,历史上王朝的更迭无外乎那些原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失道于民。当帝王励精图治,心怀天下,心存百姓,王朝就会处在国泰民安的阶段。而当帝王暴戾恣睢,无道于天下,对普通百姓没有应有的善意和爱护,他的江山亦离倾覆不远。

  小至寻常民生,为人处世时与人为善,心存善意,即便不能直接带给你利益,也会给你少树敌。在某天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曾经善意对待过的人,刚好就在你身边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曾经看过一个令我记忆深刻的街拍视频。视频里一个落魄男子浪迹街头,遇到在吃东西的路人就会说:“嘿哥们,我实在是太饿了,能分我点吃的吗?”那些吃着食物的路人有的很冷漠的摇摇头,有的不理睬,有的甚至咒骂,落魄男子只好继续前行。

  这个时候镜头切换至另外一处,那边坐着一个戴着连衣帽拿着杯子打瞌睡的大胡子流浪汉。这个时候镜头里走来两个人,拿着大纸盒装着的披萨,问流浪汉要不要披萨,流浪汉连连道谢,接了过来,就坐在地上晒着太阳吃披萨。这个时候,镜头里出现了之前那个落魄男子,他走到流浪汉身边,就坐了下来,问候了流浪汉后,便感叹着说生活很艰难。这时候感人的一幕出现了,流浪汉主动问落魄男子要不要吃点披萨,落魄男子问可以吗,流浪汉一边点头一边递了一些披萨过去,然后两个“同样”落魄的人坐在街头,大口吃着披萨。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泛酸,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一块披萨,一口吃的完全不算什么,那么多人里没有一个愿意将一点点果腹的东西和别人分享。而对于那个流浪汉,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少吃一块披萨也许下顿就要饿的久一些,他却毫不犹豫的向“同样”落魄的人表达了他的善意。

  视频的结尾,落魄男子站了起来,向流浪汉伸出了手,流浪汉用没拿披萨的手跟他握了握。落魄男一边说着话,一边掏出了钱夹,将里面的钱都放进了流浪汉的杯子里。落魄男这时候还说着生活不易之类的话,而流浪汉则惊讶地看着落魄男的动作,道了谢,然后突然用手捂住了流泪的眼睛。视频的最后是一段文字:不要看不起那些善良的人,即便他的身份如此低微。

  无论未来的生活会怎样,当时的心情多么心酸,善良流浪汉的小小善意至少让他在将来的几天里不用担心饿着肚子。我从不怀疑人性的善良,即使我们曾遇到很多的丑恶,阳光照耀下终归还是有阴暗的角落,但是这个世界还是好人更多。我也不会去追根究底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但是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善良,为人处世要心存善意。贬低别人并不会抬高你自己,反而会使你被孤立。而对人善意诚恳的赞扬,会迅速拉近你和别人的距离,打破心与心之间的隔阂。永远保持心怀善意的为人处世,会让你很融洽的与人相处,很和谐的与人共事,很顺利的与人合作。

  穷困潦倒的流浪汉们尚且如此,那我们呢?

  

3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