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叙事作品
杂文的叙事作品有哪些呢?有哪些优美的感人的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杂文叙事作品篇,希望大家喜欢。
杂文叙事作品篇1:智慧的微笑
从小到现在,生命给了我极大的打击,却又让我活出了意义。我因此感恩,亦仅此垂泪,这一次,不因感动,而因公正。
我总是徘徊,总是揣测,徘徊生命的迷茫,揣测我身边的人。时而,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我很感激这种不知是好是坏,却可以避免很多哀伤的习惯。
从小,我就知道,我不可以哭,因为哭了,就被人看扁了。我选择了坚强,因为当世界需要你的眼泪的时候,你已经被冠上了“同情”的头衔,之后的日子,若有一点点阴影,你就将被无情的辱骂。
“宁可被人黑着尊重,也不被别人捧着挑刺。”
我就是以这样的心态活到了现在,也是以这样的心态成为了隐性的赢家。
生命想掩埋我,可以给我无数块碎石,但我一定会那他给我的碎石铺成我自己的山脉!
这就是公正,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假脸却可以战胜那么多险恶的“魑魅魍魉”。
年轻,就是用来学习的,否则到了晚年就会觉得空虚。
我并不觉得世间险恶,因为世界本身就是现实的,它只是复杂!但就算复杂,也无非善恶两道,学会断定善恶的同时,也要学会给自己留好后路。
这就是我为什么从来不评价任何人和任何“真理”。因为世界没有人或事,是绝对的善或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鹰吃兔子,孰善孰恶?
就像禅悟里有这么一句话:活既是欲。想活,这虽然是最简单的可求,但这难道不是欲望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在适应社会,但我不改变自己。我仅仅是对外有了防人的心,我仅仅是把防人的心伪装得很有小清新的风韵。
你明明知道,你投靠了一个恶人,怎么避免以后你和这个恶人没有关系的时候,他再来找你要这个人情债?
杂文叙事作品篇2:烂拖鞋
许久不写散作,固然个人水平不怎么,却也不习惯让人说了去。
既然是呕气,那让我写些什么好呢?回忆最擅长也最不能写去玷污,暂且茫然一般扫视四周,见人人握有电子产品,这些夺人眼球的物件正散发出杂乱声音混合灌入我的耳朵,什么都没有听清楚,噪音一片没有恼怒,甚至本不会察觉,毕竟是习惯了的东西,就像不知何时已经习惯了自己给无标点的长句强行断句解读,就像脚上硌人生痛的烂拖鞋,也像隔了很久都没想起某一天却注定会浮现的,不可说。
低头看,脚上有双烂拖鞋,其实左脚尚好,只是右脚的近乎四分五裂,也不知同时在脚,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前些日子里对它没多在意,一直踩着的物件,直到它硌人脚底,真的该扔去,才能发现已经龟裂这般,中间都已经缺了一块。
那按人之常情,脚上不痛快的我该马上揣着钱包,让新的舒适的踩在脚下,让旧的硌人的魂回大地,但是太习惯是另一种人之常情,不看便抓起,脚踩便行走,一天两天,半月一月,知道莫是万劫不复,这双日日攀爬六楼,夺取虫命无数,洗澡冷热变化,尤其是终身被这胖子踩着手舞足蹈的烂拖鞋,还不会被送进垃圾的部落。
此刻也一样穿着,低头默默端详,时间细算已经是极长,划算是肯定的,理当一乐弃之。多愁善感是个毛病,看它多时,不仅不舍,还有一连串的想法期中一些未免有些奇异,不说图个安静。
有用之人便是拖鞋,谁踩在我们身上,拖鞋明白,踩的人也明白。拖鞋在这重附下不得有任何怨言,踩的人去哪,它就得去哪,用得着它,踩屎也是用得着它。多一些如我这样的有责匹夫,总是好事。拖鞋一用多年,先龟裂,后溃烂,最后状若五马分尸,真是凄惨。问穿之人这烂拖鞋成这副模样,为何仍然踩在脚下,其该美名其曰,习惯了,彻底烂了再换,挺好的。可怜,天下分分合合。
烂拖鞋已经是无用之人,就如不会做分为不知道该怎么做和不会去做,无用之人也可分为没法用和不能再用。烂拖鞋已经是无用,却原因种种,彻底坏掉时穿拖鞋洗澡上下六楼的胖子只是尴尬小会,就是希望某些穿着烂拖鞋的人不要像前辈一般,丢了大好的性命。得劝他们趁早换鞋,赤脚。
这拖鞋陪我由北到南,如今变成了双烂拖鞋,又用来与人斗气,不该。明日该换双拖鞋了,想这拖鞋与我肌肤相亲许久,又目睹我赤身裸体恩爱情仇,怎就不成精与我交谈一整宿?
我不如这烂拖鞋勤勤恳恳,也不如这烂拖鞋知沉默是金,拖鞋走路吱吱作响便要扔掉,现在脚上这双不会吱吱作响的烂拖鞋也将由我这个喜欢吱吱作响的烂“橡胶”不知道能丢出多么遥远,大概是如那“不能说”,烂拖鞋,能想起在此生不能再相见。
杂文叙事作品篇3:“历史的情感”与追求
当下流行“这个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没吃过的美食、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别样的生活方式、挑战运动的极限……这里面的每一份追求,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于是我们一路向前,好像生命的全部价值就在这对无限的追求中。
最近,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关注。父母在孩子未来建设中的所起的作用不仅对孩子个人,对国家的成功转型,甚至对整个人类的未来都是不容小觑的。而在面对社会现实,市场主流思想的渗透和冲击下,让孩子征服同龄人,追求成功,不得不成为父母教育的核心。其实这本无可厚非,生命始终是一个进展,必然是附随着强力向前闯进的。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大多数的父母更像手电筒聚焦的光束,不断地照向前方的无限中去,深入却又偏执。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生命之实在,在于其向前闯进之对象中。父母给予孩子生命,最希望该是孩子能切切实实地感受生命这份真实,有部分的昨天闯进今天,有部分的今天闯进明天,在生命中有所获得。可多少父母自己却在追求无限的强力之美中偏离了“闯进之对象”。
有情感使有记忆,有记忆使有经验,有经验使有历史,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地再情感,再记忆,再经验,是不断的新生和创造。个体的生命进程何尝不是一段历史,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足够的“历史的情感”去承载追求无限的强力。我所说的“历史的情感”,不是简单的情绪,不是架空的乌托邦,它是科学的爱,是爱的不断进化。情感承载着强力,让追求无限的每一个进程都贴近生命的真实。父母教育孩子,如果也带着“历史的情感”,我想,孩子未来会对你们充满感激的。
无论何时,对我们而言,信息总还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它可能只是少数人的声音,比如现在流行的世俗成功学、说走就走的旅行、动不动就来一次穷游(有多少走在这路上的人根本没有情感)。我们最清楚的始终还是我们自己,不管是父母对孩子成功的追求,还是其他的什么追求,多想想“历史的情感”足够承载追求的强力吗?不要一味地在追求中浪费自己的生命,甚至是别人的生命。当以后对孩子谈起的时候,说自己的一段历史,而不只是经过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