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2、文章第四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3、“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一个比喻句。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4、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5、练习说话:只有……才……
例句: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期末才能考出好成绩。
6、背诵: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黄金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7、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8、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的美?
答: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第六课《西湖》
1、《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3、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
例句:、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象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5、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课文中写到得景物有:连绵起伏的山、平静的湖面、、环湖树、白堤苏堤、三个小岛。
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把句子换个说法)答: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8、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9、西湖十景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宝石流霞、黄龙吐翠。
1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11、课文采用由远到近的描写方法。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1、背诵全文。尤其是最后一段。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插图上的建筑叫“布达拉宫”。
2、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答: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课文中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有: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
4、拉萨:日光城、重庆:山城、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苏州:姑苏城、南京:石头城、济南:泉城
5、“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仿佛拉萨的一切都被蓝所浸润、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则进一步描绘了蓝天如水的美妙境地。
6、“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句子用“白云和蓝天”“草地和蓝天”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
第八课《蒲公英》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用“嘱咐”造句。例:出门前,奶奶嘱咐我多穿衣服。
3、课文把蒲公英比作了降落伞。因为它能随风飘荡。
4、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得意洋洋、议论纷纷
5、思考:蒲公英种子去了几种地方?结果怎样?
6、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
参考:你们别看那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适合你们生长,落到沙漠和湖泊,不仅没有财富和快乐,而且还会使你们丢掉性命,还是到泥土中去生长吧。
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识字和写字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遵循的是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____识字能力。在将了的学习方法,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此后可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
①自主识字中的学法指导
识字课复习、导入时,创设情境,以讲故事、猜谜语、编排顺口溜等形式进行复习、导入。在导入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方法。
例如:出示谜语“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因为是刚刚学过的字,学生会很容易的猜到是“匹”字。教师既可顺势引导,“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匹’字,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个谜语是分析汉字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的。教师可继续出示谜语或顺口溜,让学生进行分析。
老师:分析汉字的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故事、谜语、顺口溜等,这是识记字形的好方法,今天,我们也来编一编。(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任务)
②合作识字中的学法指导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这时的学法指导就要落实在指导小组内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寸”、“取”二字。学生已经了解读音,主要的任务就是识记字形时。我们可在出示了这两个字后,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识记字形:分析字形结构;加一加、减一减与熟字比较;根据字形编顺口溜,,“又拿来了一只耳,轻轻放在左边”、“十字脚尖前钩起,怀抱一点不放松”。然后,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分析占格位置,讨论怎样把字写好。最后,学生仿写,进行展示,并选取较典型的进行集体评议。
要学好、写好一个字,你们知道怎样去做了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节)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绳 (qiān) 烽烟(fēng) 阎罗(yán) 淤滩(yū)
B、隧洞 (suí) 呻吟(shēn) 舵手(tuó) 笑涡 (wō)
C、干瘪 (biě) 绯红(fēi) 迷惘(wǎng) 旌旗(jīng)
D、簇新 (zú) 驳船(bò) 捷报 (jié) 飞 窜(cu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装饰 苍茫 蠢笨 伤痕累累
B、海鸥 熏黑 疲惫 血雨星风
C、熄灭 蜗行 翡翠 取意成仁
D、蜿蜒 喷簿 高傲 长夜漫漫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
B、“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C、他们从小感情深厚,自搬家分离之后,十多年未见,近日再聚首,两人怀古伤今,重逢之情溢于言表。
D、绿化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继续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将这份工作做好做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的价格。
B、忧国家治理,养浩然正气,这是中央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所在,是壮大和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培育“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C、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D、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主力队员上阵。
5、下列关于传统民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是古人祈求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
B、某人生于甲戌年,属狗;他的弟弟生于丁丑年,属猪。
C、古代的寿诞礼有一定讲究,男性长辈做寿称椿寿,女性长辈做寿称萱寿。
D、成语“素车白马”指古代凶、丧之事所用的白车白马,《唐雎不辱使命》中“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缟素”指白色的丝织品,在此指穿丧服。
6、名著阅读(4)
(1)在《儒林外史》中, 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对象。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出身于安徽全椒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的 。
(2)“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句法国谚语,俨然成为当下人们调侃婚姻的流行语。这无疑要“归功” 于 (作者)的小说《围城》。
(3)小人国的人“身长不到6英寸”格列佛到了那里就成了一座大山;在大人国里,一切都颠倒过来,当地居民都是巨人,格列佛则成了小小的“宠物”。这些奇特的幻想就出自英国作家 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7、诗文默写(10)
(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
(2)取义成仁今日事, 。
(3)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6) ,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8)忆昔午桥桥上饮, 。(陈与义《临江仙》)
(9) ,人道是,青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
(10)一抹晚烟荒戍垒, 。(纳兰性德《浣溪沙》)
二、阅读(56分)
(一)、诗词赏析(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词中现实与梦境交融,其中写现实的词句是 。词句 有力的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10-13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12、【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13、【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4、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
(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
16、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7、〔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要加强读书学习。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1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分总关系。
C.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20、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
21、 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志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于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了绊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1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22、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
2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每小题2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24、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3分)
2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
26、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2分)
三、综合应用(10分)
27、阅读下面一则启事,完成后面的问题(4)
本文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修改
(1)
(2)
28、(1)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节气填在横线上。(4)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①、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②、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2)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2)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作文(60分)
29、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3)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4)不少于600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给下列拼音宝宝分分类。( 12 分)
i ch yu ɑ n ui er q yin ɡ ü e j zi r yin
声母:
韵母:
整体认
读音节:
二、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漂亮。 ( 1 0 分)
z ǎ o sh à n ɡ k ā i x ī n sh ū b ě n shu ǐ ɡ u ǒ l ì zh è n ɡ
t ó n ɡ xu é y ǔ y ī z ì j ǐ w ǒ men yu è y á
三、用“ √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 分)
1 . 看 着 ( zhe zh á o ) ) 看着,我睡 着 ( zhe zh á o ) 了。
2 . 小猴子 长 ( ch á n ɡ zh ǎ n ɡ )着一条 长 ( ch á n ɡ zh ǎ n ɡ )尾巴。
3 . 他着急 地 ( de d ì ) 说 : “ 地 ( de d ì ) 里的庄稼都死了 ! ”
四、按要求填空。( 15 分)
1. “出 ” 共( )画 ,第 一 笔是 ( ),组词( ) 。
2. “ 比 ” 的笔顺是( ) ,第 二 笔是 ( ) 。
3 . “从”是 ( )结构 , 组词( )。
4. “多”共 ( )画 ,反义词是 ( )。
5. “西”的第五笔是( ),它的反义词是( )。
6. “云”的第三笔是( ),加一笔可以变成( )。
7. “里”共( )画,第五画是( )。
五、比一比,再组词。( 8 分)
刀( ) 自( ) 问( ) 把( )
力( ) 白( ) 同( ) 巴( )
六、手拉手,找朋友。( 8 分)
金色的 云彩 正 近
雪白的 月亮 远 反
快活的 太阳 短 白
弯弯的 小鸟 黑 长
七、我会变魔术 。( 9 分)
1 . 加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
人 ( ) 木 ( ) 月( )
2 . 加两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口( ) 十 ( ) 日( )
3 . 减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禾( ) 田( ) 白( )
八 、我会把下列的句子补充完整。( 15 分)
1 . 远看有色,近听无声。春花还在,人鸟不惊。
2 . 锄当午,汗滴禾。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
3 . 众人一条,黄变成金。
4 . 影子常常陪着,它是。
5 . 小鸡画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画。
6. 数不清的点,从彩飘落。
7.时识,呼作白玉盘。
九 、阅读小天地。( 11 分)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上一片森林 。 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十分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蓝蓝的天空,天空中有朵朵洁白的云。我还在森林中画上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小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写上了标题:《小鸟的家》。
1 .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
2 .“我”在白纸上画了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3 .圈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4. 照样子,写一写。
碧绿碧绿
十 、看图写话。 ( 6 分)
看看图上画了谁? 什么时候? 他们
在干什么?
请用几句通顺的话写一写。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变字小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