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改变作文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在学习上考出一个好成绩。但孩子一考差,家长们就打就骂,我的邻居也是这么一个家长,但有一件事改变了她的所作所为,想知道吗?让我来慢慢给你讲。
自从小荫转到鲤城的一所实验学校读书后,成绩就不如以前好,她妈妈以为是高年级组了,试卷变难做,就没当作怎么回事。这学期开学后的几个单元,她的成绩老下降,她妈妈急了,打了她骂了我。有一次,她语文考了88分。回到家里,她把试卷拿给她妈妈看。我想:这次她肯定逃脱不了一顿打了。果真如此,她妈妈走了出来,拿了根棍子出来。先是双手插腰,怒目圆睁,把她骂了个狗血淋头,越骂越生气,顺手一巴掌送给她,打得她头昏脑涨。我真觉得她好妈妈像是开元寺大门内那四大金刚其中之一。
后来她妈妈拿起棍子狠狠地抽打她的双腿,疼得她大哭大叫。她越哭,她妈妈越生气,反而打个不停,打得她妈妈手酸了才停下来。我知道她妈妈平时对她最好,不会打她的,骂两下子就完了,没想到她妈妈这次真的打了她,她哭了,很久哭得好伤心,她伸手招架手臂都被她妈妈打得一块青一块紫的。哭的时候,她狠死了她妈妈,什么“打在儿身上,痛在娘心上”这句话,根本就用得不对,应该是“打在儿身,笑在娘心。”
晚上,她睡时,被子掉在地上,她冷得直打哆嗦,但又懒得去捡被子,倦成一团。以前每次晚上,她妈妈都检查她有没有踢被子,今天也一样,她妈妈检查时,看见她的被子掉了,把被子捡了起来,给她盖上,还吻了她一下,她假装睡着,觉得那吻好甜好甜。心里对她妈妈的恨也烟消云散了。
又一次语文单元考试,她也考得不是很好,她把试卷拿给她妈妈看。她妈妈看了,温柔地对她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说完,不但教她改正错处,还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叫她好好读书。听了她妈妈的话,她想:“一定要争气,考出好成绩给她妈妈看。后来,她上课更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与发言,作业认真做。就在这一次第四单元考试,她考出了98的好成绩,她妈妈也温柔地笑了。她不明白她妈妈怎么会变成怎样。
后来,阿姨给她讲了,原来她妈妈是看《知心姐姐》的书,才变成这样。现在,她真喜欢这“新妈妈。”
经过这件事后,我要警告各位家长,不要用高压的手段来威胁孩子们,应该多鼓励他(她)们,才会使他们进步。
话题改变作文篇2
当面对大海,我们该怎么办?潮流时刻会涌来,时尚、流行的玩意儿朝我们一股脑地倾泻下来。信息时代的高频波涛冲着我们怒吼———“谁不懂电脑,谁会被淘汰!”娱乐的漩涡向着我们叫嚣———“周杰伦也不知道?你落伍了!”……老人们躲到了高地上,而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无疑被推到了前排。面对大海的巨浪,我们只能往前冲;面对海啸,也许只有一种方法可以逃生,那就是———潜下去!
海里很杂。这里的“杂”,并非贬义而是中性词。我们知道有个叫袁隆平的,搞出了杂交水稻,我们对其赞许一番,然后置之一旁。同时,我们看到《河东狮吼》里“苏勇邦”在“演词会”上把“水调歌头”唱得乱七八糟时,可以一边笑一边说:“经典!”并且可以守着电视,认认真真地看完改得面目全非的《西游记》、《封神榜》,还津津有味。我们提倡“去其糟粕”,可是有人回答:我们很忙!
我们很忙。我们正在拼命地为了一些东西忙,很有着科学家们的刻苦精神。忙里偷闲娱乐的东西还要自己细细地筛选?饶了我们吧,我们要看我们自己喜欢的。我们不爱看说教的、动作僵硬的卡通,我们爱看画面精美、情节跌宕的;我们与其看那些艰深的名著,还不如看那些唯美柔情的韩剧、言情小说;听古典音乐多没劲啊,松松垮垮没个完了,还不如R&B、嘻哈来得刺激呢。我们忙太多了,让我们休息休息吧,不要辨别什么了。
等到忙完了,浮到海面上来,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
引用一句《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话:这个世界都在改变,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改变自己。令狐冲的改变,并不是妥协。
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着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是一味地学着人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变自己,让自己有鹤立鸡群的素质,如今个性也是潮流,像这种特点,无疑是最“in”的。
周围的一切,正在对我们的成长形成影响,而它们常常是负面甚至颓废的,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只要改变自己,我们一样可以拥有过人的气质。否则,“后果很严重”。
话题改变作文篇3
腊梅开放在寒冬,并不是因为它坚强,而是为了生存。是寒冬选择了它,而不是它选择了寒冬。如果活在夏季,它注定会迅速凋零,消散于空气。
人又何尝不是呢?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花期,只能去适应,如果终究还是无法融入这个社会,那么只能和花一样,葬身于尘土。即使活着,也无法避免痛苦。
改变自己,或许很难,而相对于改变世界而言,太简单了。
武则天,这个中国的女皇帝,她之所以拥有了改变国家的权力,是因为她有改变自己的能力。曾经,她不过是一个徒有美貌毫无才学的才人,失宠却让她懂得了“以才侍君者长,以色侍君者短”这个道理,她努力地改变自己,从一个平凡女子变成一位学者,从一位学者变成一代君王。
她成功,因为她有越人的胆识,更因为她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和毅力。
转回头,再看如今。这个新时代里,却出现了那么多的“啃老族”,他们大学毕业,有不浅的才学,却乐哉悠哉地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吃父母的,用父母的。走出家门,他们变得微不足道,他们嫌工作不好找,工资没处赚,却不知道,这个世界哪能一切如他们所愿,没有好工作就不工作?相信这不是一个好借口。正如《渔父》中所写:“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个世界上能有几个屈原?何况我们国泰民安,也没见有几个人会因为失业而投江葬身于鱼腹。工作差而已,又能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染缸,什么颜色都有,平凡的我们,只能竭尽全力去融入,去适应。泰戈尔说:“不要因为你的胃口不好,而去责怪你的食物。”那么,不要因为自身素养不好,而去挑剔你所处的环境。
人生是一条有很多荆棘的小路,要去折断它们,只会伤了自己的手,唯有改变自己的路线,绕过去,才能更快地看见阳光。
话题改变作文篇4
人以自我为中心。这个中心有时要改变,有时却要坚守。
一个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意?”由此看来,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个拥有坚守精神核心的自我,拥有这个精神的坐标由守住自我,我们就不会随波逐流,另一个哲人说:“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它告诉我们:“我打开心灵的堤坝,融入江海,改变自我,这样的生命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世界首富:诺贝尔奖的创立者诺贝尔,先前由一个不太富有的普通人开始,赚钱,攒钱等,最终,他如愿以偿,成为大富翁。在他临死前,他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不是把巨额款项留给他的后代和亲属,而是用他毕生的财富设立一种很高的荣誉奖——诺贝尔奖。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如:文学、化学等。以此来鼓励在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来造福人类,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以此来纪念他。后人更是受益无穷,许多人都把目标定在诺贝尔奖上。而诺贝尔,虽已去世,但他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守住了自我,没忘却自我。所以,时至今日,人们仍留念和赞扬曾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一个普通人。而他,也将被载入历史,万古流传,其原因是他在最后关头守住了自我。
而有时,这个中心也要被改变的。有两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的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而另一个人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所以,保守不是绝对的。人类贪图享乐和物欲的满足。他们欲壑难填,无穷无尽的向世界索取,无数的生命却成了他们手下的冤魂,他们目光短浅,不会改变,杀鸡取卵,急功近利,暴殄天物。他们虽是地球的主宰,但他们已成为地球生命健康和谐发展的障碍。他们留给明天的是“乌云密布”,浑浊的河水,荒漠化的土地和堆积如山的垃圾,他们让地球变得千疮百孔,他们……
这种情况下,人类仍一味不固守原则,扔的扔,砍的砍,这样,忽视了改变,一味的固守,最终,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改变时还得改变。所以往往在某些时候,却更需要改变自我,稍微的转变,可能会令你受益无穷,拔云见日,甚至事半功倍。
当你迷惘时,不妨用守住自我或改变自我的方法去解惑,可能会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它们可以是契机,也可以是陷井;可以轻松愉悦,也可以漫长深沉;可以荆棘遍布,也可以开满鲜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生命才能被得到进一步提升!
话题改变作文篇5
一棵不知名的大树,因为改变了自己,让自己耸立于万树之上,才得到人们的赏识;一棵不知名的花朵,因为改变了自己,让自己绽放五彩缤纷的美丽,才得到人们的赞叹;历史人物陶渊明,因为改变了自己,让自己吧受黑暗社会的影响,才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走出阴霾。人有何尝吧不是呢?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才会走出阴霾,尽情让自己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靓丽的风景线。世界不会因我们而改变,环境不会主动适应我们,只有我们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日记日记
人有何尝吧不是呢?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才会走出阴霾,尽情让自己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靓丽的风景线。世界不会因我们而改变,环境不会主动适应我们,只有我们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人有何尝吧不是呢?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才会走出阴霾,尽情让自己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靓丽的风景线。世界不会因我们而改变,环境不会主动适应我们,只有我们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蜡梅开放在寒冬,正因为它改变了自己,让自己编的坚强,才接受了寒冬的考验,让自己在百花调零之时战士自己的风采。人有何尝吧不是呢?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才会走出阴霾,尽情让自己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靓丽的风景线。世界不会因我们而改变,环境不会主动适应我们,只有我们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回望历史,武则天她之所以有了改变国家的权力;是因为他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她曾是一个毫无学问的人,指头美貌。失宠打他懂得了只有改变自己,才会使自己成功。她从此努力改变自己,从一个平凡打女子变为以位学者,继而又变为一代君主。
她的成功,因为她有超越人的胆识,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和毅力。
回头看看自己,常常因为考试失败而灰心丧气,常常因为别人的突飞猛进和自己的一落千丈额而无奈的叹息,虽然我还会在爬起来,但一次次的失败让我无法回避。我知道,我这样下去还是一样,甚至可能退步,不知所措的我只有叹息,有一天,不经意间看到了改变自己这几个字,我便顿悟。我坚信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未来,要改变自己就要鞭策自己,让自己努力想成功前进。改变自己,才能不配淘汰,才能让自己勇闯前方!
变是永恒的法则。改变自己,方可以用拼搏的汗水酿成历久弥香的琼桨,方可以用不调的希望和不灭的梦想猪成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只有改变自我,才有成功之时。
话题改变作文篇6
读了一片文章,是写《皮鞋的来历》。本以为是哪个名人得到哪种启发,发明了这种东西呢,看了才知道是讲这些——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外出经过一个偏远的相见,相见的路面崎岖不平,而且有很多碎石头,刺得国王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以造福与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集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多少。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暗自感叹。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差遣那么多人,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割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而且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啊!”
国王听了很惊讶,仔细一想,立刻收回成命,采用了仆人的建议。于是,世界上就有了“皮鞋”这种东西。
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读完以后,我有很大的感想——这个仆人的创意多棒呀!所有的路铺上牛皮—每个人的脚包上牛皮。都是同一个目的,创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这篇故事后面的警示,或名言是这样写的:“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我很喜欢这段话。
在面对一些事情时,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更接近与文中的国王,既然国王都不可能做到让全国的路上铺上牛皮,我们又怎能改变心中希望改变的事情呢?既然无法改变世界,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自己呢?
如果想要老师对自己好,就让自己努力学习;如果想要同学和你很亲密,就让自己真心对待;如果想要爸爸妈妈对自己放心,就让自己做事沉稳谨慎……
不要妄想改变世界,只能努力改变自己!
话题改变作文篇7
以前只要一提到读书,我的脑袋就有十个大,但是现在,我却对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感,为什么?因为是它改变了我。
(一)相遇
记得我第一次和书真正相遇的时候,是在某一个暑假里,当时在家里除了吃、玩、睡,实在是没有什么事想干,妈妈看我在家里闲的难受,买了一本《意林》逼着我看,我不愿意,为此我们还吵了一架,但最后,还是乖乖的去看了。
唉,你还真别说,我就是在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于书相遇的。
(二)相处
刚翻开书看着那白纸黑字且又觉得无聊的题目,更是没了兴趣,刚刚看了五分钟,就出屋想开电脑,妈妈一看这情形,对我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臭骂,便又把我关进了小黑屋里看书,我一怒之下竟把书的封皮扯了下来,用眼简单的扫了一下屋内,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取乐子的,唉,没办法,接着看吧。
嘿!你还真别说,这书还真不错,又看了五分钟,我就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了,真像书中所说的五柳先生一样“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了”,饭点到了,妈妈叫了我好几遍我都没有理她,并不是还再生她的气,而是书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妈妈看我看的这么入迷,也没好意思来打扰我。和书在一起,嘿!你还真别说,忒棒了!
(三)相爱
与书相处之后,我便爱上了她,随着它悲伤的内容而欲哭无泪;随着它开心的内容而开怀大笑;随着它气愤的内容而气的直踢桌子。我如同和书成为了一体,它开心,我快乐;它悲伤,我流泪;它生气,我愤怒。
与它在一起的时光很短暂,一下午我便读完了它,依依不舍的合上了它,发现它的书皮还垫在我的屁股底下,忙拿出来压平用胶水小心翼翼的沾上,在心里嘀咕着:真是的,没事撕什么书皮?真是闲的!
以前的我是一个遇事不会冷静思考的人,是书让我学会了思考与冷静,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人生的哲理,还让我的只是大大增加,得到了我身边许多人的信任,是书把我彻彻底底的改变,从它改变的那一个起,我便爱上了它。
话题改变作文篇8
宋朝有个叫陈正之的读书人,很想使自己成为最有学问的人,就立志要博览群书。他也确实这样做了:无论得到什么样的书,他都要马上开始读。而且,他看书看得还特别快,只要一本书在手,他就会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废寝忘食。于是乎,他读了一本又一本,尽管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就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一直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天生就是个“废物”。
后来,很偶然的一天,他遇到了当时最著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之后,哈哈大笑,但还是给了这个读书人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上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着读的效果好;第二,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用脑子去想、用心去记,这样才能达到读书的真正效果。
陈正之闻听朱老夫子的指点迷津,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啊,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自己学习目的太不明确,方法也完全不对头,他仅仅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长学问的目的和唯一办法,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像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消化书中的内容主旨,又不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他的记忆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从这以后,陈正之谨遵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立刻停下来,闭目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哦,当时的.纸张可不像我们今天这么便利,记东西大多还是要凭硬功夫——脑子来记的。不过结果还真不错,经过日积月累,这位陈正之终于成了宋朝历史上一个很有学识的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陈正之这样的困惑,都怀疑过是不是自己大脑的某某区域有了问题,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记忆的天赋。读完以上的故事后,我想,你也该松口气了:如果人是生而平等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样的好记忆力。
通常,在学术界里,我们把确立了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讯息)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法;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凭意志努力去记忆的方法,称为无意记忆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无意记忆的效果。如此看来,我们要想展示自己非凡的记忆力,为了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就必须把有意记忆作为自己学习中的首选记忆方法。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老师给两个班的同学布置了相同的课文默写作业,都说第二天要测验,而且第二天果真测验了,结果两个班成绩差不多。测验后,老师又告诉一班的同学,两星斯后还要就这次作业再测验一次;而对二班同学老师没做任何交代。两个星期后,测验又进行了一次。结果可想而知,一班同学的成绩普遍比二班同学要好得多(尽管一班的同学在测验前也没有做更多的复习)。这说明,并不是一班的同学比二班的同学更聪明、记忆更好,而是由于老师在第一次测验后,对一班提出更长久的记忆目标要求——两星期后还有测验,结果一班同学有意识地“告诫”了自己,这些默写内容就记得更加长久些了。
所以,我想,我们有必要在学习中要养成一种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明确提出记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记忆效果。好记忆力并不难,只要积极改变你自己,谁都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