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篇
我的家乡在银川。这里有踩高跷、跑竹马、浪头车和跑旱船?今天我就来介绍我最喜欢的风俗踩高跷。
据民间传说高跷这种形式是民间社火艺人们创造的。相传有一年元宵节,艺人们要到县城闹红火。县老爷知道后,便想诈一笔横财,并下令将吊桥吊起,入城者要交过桥费,否则不准入城。城外的艺人听后,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便准备进城的钱。谁知县太爷又将过桥费提价了,艺人的儿子回家后看见墙上挂的长腿白鹤图受到了启发,便连夜制造木棍,在木棍上装脚踏板,将木棍绑在腿上,脚绑在踏板上,趁夜沿城演习了一遍。正月十五日那天,城外的艺人都依样绑上高跷,越过护城河,进了城。这就是高跷的原形。
大年初一那天祖父母、父母和我有幸看到了踩高跷。高跷艺人们身穿红衣服,下面穿红裤子,衣服和裤子上面都缝上了金色的边。小丑头戴红色瓜皮帽,身穿红色的中国服装,并且背了一个灰色的包,但是裤子的颜色十分特殊:一条裤腿是红色的,一条裤腿是米色。所有人的脸上都画着小丑妆,并且人人身怀绝技。一开始小丑就来表演踩着高跷倒着走路,倒着走后不忘再加一个跳起来的时候旋转的动作。随后,高跷艺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有的人倒立,有的人单手支撑转一圈后下腰,还有的人向前翻了个跟头。不管怎么做,所有人都是在踩着高跷的时候做。最后一个高跷节目也是最精彩的一个压轴节目。只见有四个艺人开始下腰,小丑倒立不动,剩下的两名艺人倒立走路,以S型的方式绕过四名艺人和那位小丑。他们获得了许多的掌声。看得我们直叫好。
妈妈说,以前的高跷都很矮只到妈妈的小腿,现在的高跷可以到她的膝盖。听到这里,我就赞叹到,现在的艺人技艺可谓是越来越高超,更加获得人们的喜爱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害怕过年,进了腊月便开始愁这个年怎么能过得不那么窘迫。那时候不比现在,称半斤肉都要掐着指头精打细算,更别提什么腊八节的十八种食材了。奇怪的是我们家却很神奇,每年的腊八都过得颇有滋味。
在那个与我来说艰难的年代,一碗甜糯可口的腊八粥可谓人间珍馐。初八的前一天我都会很认真地做一天作业,直到夜深的时候妈妈满意地跟我说声:“早点睡了,明天给你煮腊八粥吃。”我才用假装满不情愿的神色恋恋不舍地收拾好书包爬上床去,偷偷地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乐。一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我的家乡在里商乡洞坑口村,那儿十分优美,山美,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不同的舞姿,人们也是十分热情好客。
在我们老家,到端午节就十分热闹,每家每户都早早起了床,忙了起来。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准备好了糯米、粽叶,粽绳与馅儿。依次摆好,我迫不及待想包了,奶奶看了我那着急劲儿说:“甜,别着急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奶奶的话像定心丸我的心一下就平静了下来,我拿了两片粽叶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可看似简单却怎么包也包不好,无奈之下我只得向奶妈求助了。
奶奶看了看我的粽子,有不对的地方,她马上给我指出。在困难的尝试中我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突然我心中有了个疑问:“为什么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包粽子?”于是我问了下奶奶,奶奶对我说:“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意见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这天,屈原投泪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这样年复一年,九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奶奶一边说,手中一直都没有停下过,总之就都包好了,我十分吃惊对奶奶竖起了大拇指。包好的粽子立马被放到水中,泡了一个桑拿不一会儿就好了,一股清香在鼻子中不停回味着。
我喜欢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还包含着一个悲伤的故事,我喜欢里商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奇特的风俗。我也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龙”。
舞龙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后几天。通常会由村里舞龙队长提前几天送来请帖。告知我们舞龙的队伍将会何时过来表演。收到请贴后,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红包,一些水果和香烛,鞭炮欢迎舞龙的到来。
终于,大家都期盼的这一天到来了。咣当咣当,舞龙的队伍接近我们了。我既紧张又激动,时不时跑到门口去看舞龙的队伍到了没有。这时爸爸在大门口摆上了两串长长的鞭炮。妈妈则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在桌子上放上了准备好的水果,并点上了香,红烛。舞龙的队伍越来越近了。胆小的孩子跑上了楼,从走廊探出头,等着看舞龙。当舞龙的队伍到我们家门口时,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红一黄的两条龙摆动着身体走进了我们的院子。队伍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来看舞龙表演。
他们先是盘成了一个圈,然后再迅速的散开。两条龙在他们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几分钟后他们停下休息。带队的人从龙头里面取出了几根小蜡烛送给了我们,并说了一些祝福语。这时,爸爸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送给他们。妈妈从边上的小桌子上,拿了一些水果分给他们吃,还为他们泡上了茶。休息了一会后,他们又开始左右摆动着龙头和龙身,缓缓的走出了我们家的院子。这时爸爸又点燃了另一串鞭炮。来欢送舞龙的队伍离开。我和妈妈把他们送的小蜡烛拿回了房间,直到它们燃尽为止。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舞龙”,这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在每年的一月二月,都隐藏着一个特别的节日,那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
春节有许多习俗,就比如蒸包子,吃馒头等。而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吃饺子这一传统习俗了。
这个吃饺子的来头可就大了啊,因为饺子又名馄饨,谐音混沌混沌又象征着一些不好,不利己的事物。吃馄饨的意义就是把那些不好的东西全部吃掉,这样往后的一年里就会万事如意,不再会有任何的灾祸了。虽然,现在的馄饨与饺子已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食物了,但这仍然不能阻止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向往。所以饺子自然成为了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啦。
同样,吃饺子还有另一种来历。因为饺子形如元宝,象征着财源滚滚,而其名如交子,意味着子孙满堂。这两样合起来,便是幸福了。谁不想让自己的一年都过得幸幸福福,圆圆满满的呢?况且,在年的传说里都说明了过年要剁肉来驱赶年,这些肉不做成饺子吃掉不就浪费了吗?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传统习俗。
总的来说,人们将无形的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寄存于有形的饺子里,并且将吃饺子的习惯保留至今,成为了一传统习俗,也是对后代的一个期望,希望子孙们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每一年。
那么,请我们保留住这些祖先们流传下来的传统,保留住从古至今积攒下来的美好期待,让中华之根继续在这片属于我们的土地上生长,继续让中华之根绵延万里,保留下这些祖先宝贵的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除夕,夜一如既往来了,大概天上是没有除夕的,否则今天也该有些例外了,却没有。
远处传来了稀稀疏疏的爆竹声,隐隐约约的,并不脆响,只是闷闷的,好像这声音跑得有些远,气若游丝的感觉。现今城里是禁炮了,可能的理由是污染过于厉害。的确,往年初一的清晨,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城市也似乎笼罩在土黄色的尘埃里。现在过年的“咚嘎”声,已成为了城市记忆中的历史,只是城外的农村还可以,那炮声便是从各周边传来的,昭告着年的传统味还在那儿。
城里的确变了许多,不仅只是少了爆竹。传统的除夕,人们是喜欢团圆在家里的,一家人畅畅叙叙,和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是一种小家的温馨。现在,许多人家团圆到饭店里了,一桌挨着一桌,各桌都圆圆满满,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幸福着新时代的幸福,是一种大家庭的和谐。
已经走出来了,并不刻意宅在家里,因为到城市的除夕之夜里去瞧瞧吧,流光溢彩,是斑斓而闪亮的。更有浓浓的中国红,点燃了佳节的气氛,这不正是年的色彩吗!
是啊,团圆未必就在老家,只要一家人团在一起,到哪里都可以圆,所以有的家庭把团圆团去别处了。去旅游,和另一个城市团在一起,和未曾相识的人团在一起,和别的风土人情团在一起,这是新的除夕,新的风俗,新的时尚。
年永远在,时代发展,风俗有改。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7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这天人们总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我们一家也不例外。
妈妈告诉我:“每年农历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此中秋也称仲秋。因为秋季天高气爽,八月十五的月亮看起来总是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
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相传,那天晚上如果你仔细看月亮,就会发现圆月上有黑色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在忙着飘散花香,分发月饼,和人间一起过节呢。
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绕着一抹叫”思念”的愁云。这令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大概就是我此时的心情吧,不知他们现在是否也望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我们呢?
月亮似乎读懂我了的心思,那抹愁云渐渐飘散,这一刻的月亮显得特别亮,就像一只雪球高悬天空。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轻纱的云在她身旁不远处飘动,宛若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梢丝丝缕缕地挂了下来,在地面上涂上了一层碎银。月光照着树木下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柳树的倩影,别提有多美。
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总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独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恰到好处。
我凝望着月儿,嘴里嚼着月饼,听着妈妈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了在他乡的爷爷奶奶,直到很晚……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8
河南民间剪纸历史悠长,在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描写出售剪纸的盛况,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已经在民间流传起来了。
剪纸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叫做“花丫头”的人,她只能靠剪名堂纸来赚钱养活自己可是奔忙一天只能赚几分钱。她心里想着肯定是我技术不好,剪出来不好看,所以没人买我的剪纸。她四处拜访,偶然间她看见路口有一位老奶奶在给别人剪纸,老奶奶手上的剪刀像活的一样,转几个圈就完成了。花丫头立刻前去拜师,可老奶奶不紧不慢的从后背拿出一把剪刀说:“孩子,你把它磨好,再来找我。”花丫头日复一日地磨,磨石也换了一块又一块,花丫头在这个艰难的磨剪子的过程中,技术不断提高,终于磨了一年,把剪子磨尖锐了,可是她再去找老奶奶却再也找不到了。他拿着老奶奶的剪刀去剪名堂纸,剪得差不多和真的一样,从此花丫头名声大起。
剪纸要的是耐心,手不能乱抖动,剪错一下,这张纸就废了(但可以废物利用哦),眼也要集中注意力。想要好看不只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心平气和,心不能烦躁,要把自己当成剪刀,这样剪出的纸才好看。剪纸也可以任由你的发挥,任由你的想象,剪出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剪纸。
河南剪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一张纸和一把剪刀然后“嚓,嚓”几下就完成了;第二种是由你勤劳的双手撕(但是你的指甲必须很长才能做手撕画),手撕画在我们当地可有名了,只要你技术高撕出来可好看,怎么样,剪纸有趣吧!
我真自豪我的家乡有这样优秀的风俗,希望他永远的流传下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9
一百英里不同于风,一千英里不同于习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数千万的风俗习惯,但我最喜欢的是她的——春节,一个家庭团聚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习俗,也是成千上万中国人流传下来的一个好节日。
春节,每年新年的第一天,每个家庭都开心地贴春联,燃放鞭炮,开心地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新年的第一天,山里都会有一个叫“年”的怪物,他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子里吃牲畜。不仅如此,就连人们也不会放手。所以人们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战斗,但是他们永远地走了。有一次,一个男人躲在家里用竹子取暖。突然,竹子爆裂了,发出很大的声音,震惊了外面的世界。当人们看到这一幕时,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点燃竹子,最后成功地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音,在新年的第一天燃放鞭炮。从那以后,它在新年期间从未受到任何攻击。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燃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元旦,也庆祝春节。
在除夕夜,春节的前一天,大人会挂上对联和灯笼。他们买了对联,贴在门口的台阶上。妇女们打扫了房子,扫除了一年的灰尘。孩子们帮助成年人当助手。这一天,每个人都很忙,一家人在晚上围坐在一起:在外面努力工作的父母回来了,在外面学习的孩子回来了,一些一年没见的亲戚回来了,只是为了在这一天吃一顿团圆饭,表达他们对家人一年的爱。今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着电视坐着,笑着,动着……“星星跟着月亮,终于迎来了我们最希望的一天。春节的早上,孩子们向大人致敬,并说了一些吉利的话。大人给了孩子们压岁钱。孩子们欣喜若狂。在这一天,鞭炮不断爆炸,非常热闹。中午,每个家庭都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欢笑,分享一年的成果和收获。下午,老人聚在一起打牌,大人陪孩子玩……春节是最热闹、最快乐的节日。虽然1993年只是一个传说,但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待和无限的梦想。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0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实就是“偷秋”的意思。在我的家乡,摸秋的习俗由来已久。
相传,元朝末年,准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一天,他们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就露宿于野外。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是喜欢摸秋的。中秋节的夜晚,圆圆的月升起来了,吃罢晚饭,我和小伙伴们那块棉花地碰头,然后从在土丘上,商量着偷谁家的“秋”,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叶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摸秋啦!”不知是谁在田野里轻喊一声,于是我们便四散于浓浓月色之中。我拽着弟弟来到钱奶奶家,弟弟说要留在门口放哨,于是我便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我缓缓地抬起脚,脚尖似游鱼一般轻轻放下,我始终提着一口气,可怎知刚要成功这写日志,不知从哪冒出一只大黄狗,“啊!”我大叫一声,刚跑到门口,弟弟又不见了,正当我犹豫恼怒之时,钱奶奶却走了过来,边把大狗拉走,“都怪我不好,别怕、来、多拿点。”说着,便往家里掏出一些糕点,我红着脸受宠若惊地接受了。
摸秋、摸秋,悄悄偷走了秋日的欢乐与甜蜜。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1
又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
我独自趴在窗前,望向楼下空无一人的广场。原本灰白空旷的水泥柱上,因为节日的原因挂了几只红灯笼,就连破旧的没了板砖的石桥上,也应景的贴了张“福”字。一栋栋楼整齐排列,沉默地静坐着,被风吹着摇曳的灯笼映出幽幽的红光。
今年的年过的十分安静啊!安静的没有年节的气氛,也越发让人怀念以前的情景了。
除夕本是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一家子人聚在奶奶家的小屋里,其乐融融,满庭院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在天空中绽放的一朵朵烟花,一闪一闪,似给天边挂上了霓虹灯,坠落的星火照映出人们幸福的面容,一闪一闪,似永远也不会停歇。耳边被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充盈着,忽远忽近,抑扬顿挫,此起彼伏。
推开门,一溜长长的红炮仗静静躺在院中,大人拿着点燃的香头触及引线,火花立即沿着引线窜了过去,小孩们连忙捂耳后退。“嘭啪啪嘭……”,炸开的炮仗四处蹦跳,即使捂紧耳朵,也挡不住那隆隆的震动声。当小孩们只顾捂耳逃窜时,原本一大串的鞭炮已燃到尽头,只剩下红碎屑四处飘散,和那还未消散的浓烟与火药味。
我喜欢老家的年,喜欢它那独一无二的气氛,喜欢它那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那黄昏太阳还未消逝前,阳光象破碎的蛋黄倾泄下来,金黄的浓汁流淌天边。一望无际的田野与天在远处合为一线,微风轻轻拨撩着人们的鬓发,吹起黄河之水簌簌的波澜。火苗在风间跳动,吞噬着金色的元宝纸钱,直到它化为一缕细灰,随风飘散于天地间。村民们手拿香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祭拜着自己的祖辈们。这一刻,他们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壮阔的天地中。周围静默下来,只有风还在轻轻拨动人们的碎发。远处树林摇动,似是天地给人们的回声……
风声过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来,灯笼依旧散发着幽幽的红光,漆黑的夜晚依旧冷冷清清。我离开窗台,默默回到了自己屋内。这么多年没有比在老家过的更好的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老家的风俗·,被我们带回了上海。于是,我们就成了整栋楼中最特别的一家。因为每年,独独我们家要为过年炸红薯丸子。
每次炸的红薯丸子,都能让我回味无穷,作为我最爱吃的小吃,我每年也会帮忙。
先看着他们把红薯煮熟,捣碎,加入面粉,接下来,就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我把捣烂的红薯与面粉倒入一起,再加一点水,把它揉成一个面团,又把他捣一捣。然后撕下来一小块面团,把它揉圆,再拉开,如此反复,就做成了一个有一点嚼劲的丸子。每做完一个丸子,我都会想一下等会该蘸什么酱。于是就做成了很多“四不像”似的丸子“哈,“这些丸子是方的,绝对够惊喜!”我自嘲似地说到。把面团全做完时,我既开心又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些丸子圆不圆,方不方,活像一些没皱起的锅贴。看别人做的。哇,这些丸子简直就是从一个圆模子里刻出来的!对比了一下我的丸子,我感觉到了一些羞愧。
丸子做完了,就要开始炸了。我抬着一堆丸子走到了油炸池面前。爷爷在一旁帮着我下锅,而别人们却拿出已经完成任务,不管自己事的态度已经在看昨天没来得及看的联欢晚会了。把锅内倒满油,等到用手贴近油面感觉手要融化了是,就可以下锅了。
相传丸子一般都会做成圆形,是因为有团团圆圆的寓意,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会煮一些丸子汤喝,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才像过年,一是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是预祝下一年的生活也会美满。
随着生活越来越忙,现在做这种传统美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种家乡的风俗,我却永远不会遗忘。